• 93阅读
  • 0回复

澳绘未来农业蓝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12
第7版(国际)
专栏:国外跨世纪农业系列报道(2)

  澳绘未来农业蓝图
  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李学江
  最近一两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农业规划和政策,如前些时出台的《农业——推动澳大利亚》、《变澳洲为亚洲的超级市场》、《1998—2008十年行动计划》等,这些既为澳未来的农业发展勾勒出一幅跨世纪的宏伟蓝图,同时拟定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与措施。
  澳政府之所以如此重视农业,是因为澳是农业大国。以1996—1997年度为例,在澳1048亿澳元的出口总额中,农牧产品出口占210亿澳元之多,成为澳出口贸易的一大支柱。澳在农业发展中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如,因无工业化近邻而远离酸雨和其他污染;因相对孤立而不易传来动植物病虫害;因位于南半球造成的季节差别而便于向北半球提供新鲜果菜;多样化的土壤和气候;农业科研力量雄厚,等等。但不利因素近年来也越来越明显,如,因土壤贫瘠而又集约耕种和灌溉不当造成的植被破坏、土壤盐化和土质退化;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的出口缩减;外国竞争的压力;经营不善导致破产等问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澳政府的未来农业战略出台。
  新的农业规划明确了政府责任和作用,减少了政府干预,将有关政府部门私有化、商业化,由农牧民自行股份控制。政府的作用只限于在国际上争取取消贸易壁垒;在国内推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倾斜性的税收改革、金融改革,为降低出口成本而开始的电力、燃料、运输和码头改革;加大对水土环保项目的投资;支持农村小镇的建设。政府的作用在于为农业的持续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同时政府也负责拟定发展战略,提供教育、信息和技术培训等。
  澳农业战略的第二个特点就是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这主要是指向农民传授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手段,以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率和经营管理能力。比如,教他们如何拟定计划和理财,如何对付风险和灾难,如何寻求和适应新市场等。一项名为《资产(指农场)管理》的培训计划,旨在向农民介绍如何对农场进行战略性和营业性规划,指导他们如何对农场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财政进行评估,如何据此拟出适合自身长期发展的目标等。此外,为农牧民举办管理和技术讲座与培训班,介绍推广成功经验也是其重要内容。这些培训大多不收费、少收费,或有政府补贴。这种做法有助于大大提高农牧民的技能、知识与素质,从而达到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三个特点是以市场为导向,密切与消费者的联系,鼓励生产和加工者通过零售和消费者的链条,捕捉市场信息,及时适应人们的消费需求与口味的变化,作出灵敏的反应。负责《变澳洲为亚洲的超级市场》的理事会,由霍华德总理亲自挂帅,4名部长为理事,可见其重视程度;而其目标是在2001年,向亚洲出口160亿澳元食品(澳目前食品总出口为180亿澳元)。其办法是在当地寻找市场调研与推销人员,并按亚洲人的口味加工食品。照此办法,目前已成功地将塔斯马尼亚苹果打入中国市场,将牛奶打入日本市场,将鹿肉、鸸鹋肉打入韩国市场。同时,澳还推出了“质量保险”计划及立法,保证商品的食用安全、质量和声誉,如规定:凡标有“澳大利亚产品”者,必须为100%或几乎是100%的澳洲原材料;凡标有“澳制造”者,构成其成本的绝大部分必须是来自澳洲的产物。
  澳农业战略的第四个特点是生产与环保并重。为此,联邦政府成立了一个“自然资源托拉斯”,并一下子就给它拨款10多亿澳元。这是澳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环保投资。由于不是分条块拨给各政府部门而是专由托拉斯掌握,所以保证了这笔钱的专款专用,即只用以解决澳面临的植被破坏、土质退化、河流治理、生物保护等问题,以确保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例如:有一项意在鼓励土质退化的农牧场转向水果生产或木材生产的“农业林计划”,已在西澳初见成效,不仅有利于恢复土质,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在盐化严重地区发展海水鱼养殖的经验也相当成功。在澳大利亚没有围湖造田的现象,相反,政府正在节制引流灌溉,以保证河湖沼泽与冲积平原保持生态平衡及生物多样性所需之水。政府和环保人士都认为,这才是农业可持久发展的金光大道。(本报堪培拉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