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阅读
  • 0回复

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领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12
第11版(党的建设)
专栏:党建纵横谈

  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领导
  中共长沙市委书记阳宝华
  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的战略部署,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在新的形势和任务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尤为重要。
  抓村级班子建设,注重分类指导。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和村支部的现状,对农村乡镇党委特别是农村支部实行分类指导,是加强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一个重要手段。村级党组织战斗力不强有其主观原因,但上级党委指导不力是一个重要原因,一些乡镇党委片面抓经济,求产值,而忽视了村支部的建设,造成支部内部功能性的问题多。农村地域广,自然条件各异,且人文环境也有差别,导致出现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差距,必须区别不同乡镇、不同村庄的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和管理。分类指导最好的办法是领导干部联系村,乡镇干部蹲点包村,委派干部驻村指导。分类指导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注重实效。分类指导的主要责任要落实到乡镇党委。乡镇党委要认真进行研究,对村支部的指导和督促只能加强不能放松。要围绕经济工作进行分类指导,帮助寻找发展经济的新路子。要有意识地克服村干部的依赖思想,引导和培养其自主处事的能力。
  加强管理,健全和完善制度。制度建设主要包括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两个方面。在加强制度建设时,提高认识,着眼于提高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水平,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达到规范化管理。在制度建设上,一要正确处理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关系,防止两者对立。在实践中,一些基层干部往往一强调思想的重要性就忽视制度的必要性。对党员干部的一般教育搞得多,而忽视监督机制;在执行决议上强调思想统一而忽视制度保障,等等。因此,各级党组织必须把思想教育的软约束与规章制度的硬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二者互相补充,相互促进。二要正确处理制定与落实的关系。在农村工作中,存在重制定而轻落实的形式主义倾向,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喊在嘴上,但抓得松,又无检查督促,更无严格惩罚奖励,以致制度形同虚设。要克服这种现象,做到有制必依违制必究,防止以人代制、以权代制的现象发生。当前农村迫切需要健全和完善村级民主决策制度和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必须在集体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在广泛的监督中执行。
  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工作作风是党的领导工作的具体体现,要改善党的领导,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必须切实转变和改进党的领导作风。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作风体现在工作方法上。当前,各级党组织必须结合实际,围绕经济工作,在工作方式方法上来一个大的转变。转变工作作风,关键是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不良作风。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议已经形成,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已经确定,目前关键是抓落实。而抓落实的主要障碍是一些基层党的干部或多或少存在漂浮的工作作风,态度粗暴,方法简单,从而造成脱离群众,脱离实际,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因此,必须教育农村广大干部,从思想上认识作风漂浮的严重危害,上下动手,制定措施,完善制度,务实创新,真抓实干,将一个富裕、文明的新农村带入21世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