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8阅读
  • 0回复

富而好行其德——记香港良友慈善基金会创办人何英杰先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12
第12版(香港和澳台侨)
专栏:

  富而好行其德
  ——记香港良友慈善基金会创办人何英杰先生
  本报记者马利
  可贵一片仁爱心
  1991年夏天,中国华东大水灾,牵动了举国上下的人心。海外以及港澳台的同胞也把关注投向了华东灾区。赈灾活动搞得轰轰烈烈。
  香港演艺界发动了盛大的《华东赈灾忘我大汇演》。著名艺员沈殿霞(肥肥)在节目主持之间,突然宣布香港人每捐1元,“良友基金”也再捐1元。一时间,群情振奋,捐款数高达港币3000多万元。随后,“良友基金”照数捐出,使捐款额达到6000万元港币。
  “良友基金”背景是哪个财阀,会这样慷慨?一时成为人们议论猜测的话题。最后还是主持人肥肥忍耐不住,讲出大慈善家“何伯”的名字。
  何伯真名何英杰,深居简出,乐行善事。他在香港无人不知,但又觉得他是个不事张扬的隐形慈善家。在晚会之前,他已向新华社驻香港分社捐赠赈灾款5000万元港币,为香港无线电台《同舟共济》节目捐资几千万元,连同这次捐资,已逾1亿元港币。
  没人知道何伯的财富有多少,自80年代以来,他捐赠、回报给社会的有近10亿港币之巨。
  何伯捐资2.5亿元港币创办了“香港良友慈善基金会”,用以救济和资助香港贫苦的老年人。
  为了替国内眼疾患者解除病痛,国际奥比斯眼科飞行医院与中国卫生部签订了长期协议,免费为中国眼科医生及护士提供眼科手术训练。这是一件造福社会、功德无量的大好事,何伯当即捐赠1000万美元,供购飞机作为医疗之用。这是中国700万盲人的福音。
  长期以来,中国残疾人基金会总能定期不定期收到何伯的捐赠。北京大学得到过2000多万元的教学资助。中国印刷博物馆建馆时,何伯慷慨解囊,捐赠200万港币作建馆之用。1994年捐出5000万元港币给华南水灾。1995年到1996年先后两次捐款1.25亿元给云南地震灾民。1996年捐赠1亿元给香港新华分社转国内赈灾。又捐2100万元给香港红十字会;捐2000万元给香港各界庆祝回归委员会。还有经常性的社会福利捐赠无以数计。
  世上巨贾豪富的名字可以数出不少,但是如此慷慨大方,有着一副仁爱之心的豪富却并不多见。
  何伯一生遵从“赚你所能赚的,节省你所能节省的,布施你所能布施的”做人标准,正正当当经营,大大方方捐赠,赢得了世人的敬仰。
  聪明勤奋创基业
  何英杰先生1911年生人,今年已届88岁高龄。
  何先生幼年生活在上海浦东乡下,9岁到上海求学,13岁完成初等教育,14岁就到振华图书局当了学徒。由于何先生天资聪颖,人又勤奋好学,16岁便当了印刷厂经理。
  “七七”事变之后,日军大举进犯淞沪,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何英杰的印刷厂坚持开业,印刷四开画报,将抗日战况及时向国人报道,人手不足时,他就亲自动手,日夜赶印。
  印刷业奠定了何英杰的事业基础。之后,他又独立创办了远东烟厂,使事业得以发展。
  1946年,何英杰将烟厂转至香港。其时,香港有国人及英美等国烟草群雄并立。但是,何英杰以其过人的聪明智慧与胆略,建厂立业办起香港烟草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及总经理。
  在何英杰的苦心经营下,公然在香港站住了脚,事业蒸蒸日上,使中外烟草巨子无不刮目相看。此后,许多外国烟草公司都纷纷聘他为香港代理,借助他的经营能力,推展事业。
  何英杰先生就是靠自己一生的勤勉和努力,聚敛了财富,开拓了事业,成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一位卓越创业者。
  宁静淡泊度晚年
  何伯虽说到了耄耋之年,身体依然硬朗,头脑也十分清楚,但毕竟已是老人,便将一份家业交给了子孙经营。他的长孙、现年48岁的何柱国先生已接掌了香港烟草公司的帅印。
  何柱国中学毕业后即留学美国,学习金融财经,但却关注烟草行业。返港接掌香港烟草公司之后,他继承爷爷何英杰的经营风格,更以爷爷“大气度”的做人标准,立足社会、创造人生,多给社会以无私回报。
  何英杰先生退出商海,衣食俭朴,心情宁静淡泊。住在公司的天台上,养花植草,很少接近媒体。
  接近何伯的人都佩服他老人家生活的平静,返朴归真。他崇尚瘦体,为了肠胃通畅,每日必食六粒南瓜籽,坚持多年不懈。
  他的室内摆着各种报纸,凡是金融、经济,各种信息尽力把握;甚至天气预报天天必看。多年养成的捕捉信息的习惯,使他始终保持着思路的敏捷。
  何伯中式便装打扮,很少出门。只是夜里为了看看香港的变化,常在家人陪同下驱车上街。近60年的香港生活,使他目睹和参与了这座都市的建设与发展。这里,寄托着一个民族实业家深厚的情感。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