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阅读
  • 0回复

领导重视转变观念措施有力 绵阳扎实抓好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13
第1版(要闻)
专栏:

  领导重视转变观念措施有力
  绵阳扎实抓好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
  本报绵阳1月12日电四川省绵阳市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调整产业结构为契机,将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去年,全市19300多名国企下岗职工,有16400多人实现了再就业,再就业率逾80%。
  绵阳市委书记杨海清认为,国企改革的实质就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转移,即由过去死板僵化的计划经济模式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经济转移。这种转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劳动热情和创造能力,更快更好地发展经济。从绵阳的实践看,经济发展越快,就业机会就越多。
  基于这样的认识,绵阳市在推进36户市属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同时,努力保持全市工农业生产以较高速度发展,稳定了大局,又为社会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绵阳走出的“长虹拓展”与“速引外企”两步棋,就消化吸收了近1/3的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长虹拓展”战略即以长虹集团为中心并利用其优势,鼓励和邀请全国上百家为长虹生产配套元器件产品的企业到绵阳安家落户,在长虹外围形成一个新增的企业群,增加了新的就业机会。
  近两年间,绵阳市在着力营造一个“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文明城市上下功夫,已吸引近300家市外企业在绵阳安营扎寨。
  绵阳市一律实行新的用工机制,企业内职工能上岗也能下岗,企业外有一个巨大的劳动力市场。去年全市举行大型再就业招聘会,进场招工的企业上百家。企业可以择优用人,择业者也可选企业上岗,上岗与下岗对绵阳人来说已经不是人生的“背水一战”或者“只此华山一条路”了。
  把国企下岗职工当财富,让企业自愿用才,是绵阳在安置分流下岗职工中有特色的一招。绵阳国企职工下岗以后,由政府设立的托管中心发给生活费养起来。政府发给下岗职工安置费。河南双汇、上海梅林、香港华润、涪陵太极、射洪沱牌以及市内的长虹、富临等集团先后兼并联合绵阳近30家企业,他们除注入资金、引入机制、进行技改外,首先考虑的就是尽快恢复生产,要生产就要用人。于是他们又从托管中心招收原企业中骨干技术员工,仅此一项去年就从下岗职工中招回6500多人。
  针对下岗职工不善市场经营的实际,绵阳市制定一系列特优政策,鼓励他们自谋生存之路。比如,凡自谋生路者,政府按政策发给1.5万元安置费,办证搞经营的优先安排摊位店面;免收转岗培训费、营业所得税(一年)、住房公积金、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子女学杂费(一年)等等。这些政策促使国企下岗职工转变观念,大胆下海。有的办工厂、开饭店,有的搞营销、办家政、修电器。城里挤不下,就到乡下去。市罐头厂下岗职工杨健,借资购买了一个废弃加油站改建成猪场,短短一年收益过万元。
  社会需要什么就干什么,新的择业、就业观在绵阳国企下岗职工中逐渐形成,同时,也增强了他们新的信心。下岗女工赵家翠与几个伙伴凑起7.5万元,租下闲置仓库办起了加工厂。不仅赚了钱,还解决了28名下岗姐妹就业。在绵阳市召开的再就业表彰大会上,10名下岗职工发出题为《告别困惑彷徨,迎接生存新天》的倡议书,表达了新一代劳动就业者的心声。
  为检查市里对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制定的优惠政策是否落到实处,市委副书记宋全安特意找有关部门办了一本“下岗职工就业证”,微服私访,发现问题,就地处理。绵阳市提出:“谁为难下岗职工,就叫谁下岗!”
  绵阳市为解决全市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已付出近2亿元,为此,市里精简了大量的会议,砍掉了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等一批非生产性建设项目,大幅缩减小车、手机、招待以及非实质性出外学习考察等费用。(何玉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