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37阅读
  • 0回复

从孙子成长为巨人———罗日炎与美尔雅集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11
第12版(市场专题)
专栏:名家与名企

  从孙子成长为巨人
  ———罗日炎与美尔雅集团
  毛立辉
  把一个亏损的小厂,聚变成一个年创利税超亿元的巨人企业,是多么不可思议的梦幻!把一个濒临倒闭的床单厂,裂变成中国最大的西服、时装生产出口基地和拥有34家企业的综合型跨国集团,是何等难以想象的跨越!美尔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全国人大代表罗日炎却将这些奇迹写进了中国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史册中。
  1987年,黄石市纺织局办公室主任罗日炎到市床单一厂同外商合资的企业美尔雅服饰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和总经理时,面对的是近万套堆在仓库的西服和从国外进口摆在车间已积满灰尘、锈垢斑斑的西服生产线;面对的是600多人的企业人均亏欠资金却达近万元、银行账面只剩190元的窘况;面对的是外商撤资转股;面对的是一份没人敢签的“卖国条约”。
  罗日炎看着待签的协议十分难过:由日方提供技术服务,美尔雅为日商每加工一套西服日方付800日元加工费,这在日本是只值一碗阳春面条的价钱。可有面吃总比挨饿强!对于缺乏资金、缺乏服装生产管理和技术的美尔雅来说,不先当孙子,今后就不会有当老子的机会。罗日炎大笔一挥说,“这个协议我签了!”
  由此开始,美尔雅10年间累计出口了1660多万件套服装。三泰会社在逐步提高美尔雅加工单价同时,不断向美尔雅追加投资,并将历年应得的利润分成全部留给美尔雅。
  初步集聚企业发展的物质资本后,不安分的罗日炎开始拓展美尔雅的经营规模。精明的罗日炎发现,国内西服热时从国外引进的大批设备如今大都闲着,这个潜力谁挖得早谁就发财。1988年,罗日炎首先将一家负债累累但有20多亩场地的家具厂兼并,在内陆小城黄石引发了一场“地震”:昨天自己还是个要破产的企业,现在刚把背伸直,又拣个包袱背着,人们议论纷纷。但人们没料到的奇迹还在后头:美尔雅将哈尔滨衬衫厂一条进口服装生产线买下,从东北运回了美尔雅。没有车间,罗日炎下令将饭堂拆掉装上设备。1990年,美尔雅从武汉、九江等几家服装厂廉价购回120多台闲置设备拼装成一条生产线,一年就赚回三个美尔雅。
  美尔雅用国际流行面料,以东方人体型为主兼容东西方不同人种的款型,采用日本现代工艺和国际最严格的质量标准制作的西服,在日本东京最大的百货商店向来自世界各地的顾客微笑,每20个穿西服的日本人中就有一人穿的是美尔雅生产的西服;美尔雅西服被参加国际大赛的中国体育代表团选为团服,被参加十一届亚运会的中国政府官员作为礼服,中国出口日本的西服,26%来自美尔雅。
  仅用10年时间,美尔雅就走完了国内服装企业几十年才走完的路,成为拥有1.2万余职工、12.8亿元的资产、年产服装400万件(套)、年创外汇1.2亿美元、年创税1.2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美尔雅写在中国服装产业史上的一页是辉煌的!(附图片)
  左图:今冬流行阿尔巴卡(驼绒)大衣。此款为圣三利推出的纯白大衣套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