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人保”重现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3-29
第10版(财税金融)
专栏:热点聚焦

  根据国务院决定,中保集团公司撤销,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中国再保险公司近日成立,而原中保集团公司下设的中保财产保险公司,则继承了“人保”这一金字招牌,恢复更名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人保”重现市场
  束蔚冬 王宁军
  1949年成立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即将走过它漫长的50年历程。它的发展可以说是新中国保险业的一个缩影。回顾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发展道路,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保险业不断发展前进的脚步。
  困难中艰苦创业
  1949年10月20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西南侧、一条叫做西交民巷胡同的108号小院里,新中国统一的国家保险机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诞生了。为了配合国家恢复经济的中心任务,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肩负起“保护国家财产,保障生产安全,促进物资交流,安定人民生活,组织社会游资,壮大国家资金”的历史重任。
  在中国民族保险业漫长的发展史上,人保是一个里程碑,它第一次把自己的保户对准了广大劳动群众。新中国的保险从广袤的农村开始。农谚有云“一条耕牛,半分家私”,保险也就从翻身农民的牛、马、骡子开始。为解决保费问题,保险员要通过互助组,在有粮或有牲口的群众中苦口婆心地动员他们相互调剂。为消除农民保险是不是骗人和“抽税”的疑虑,他们时常不辞辛苦,跋山涉水,为群众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实际困难。农村保险的星星之火迅速燃遍全国大地。1952年底,全国国营企业、合作社的财产已全部投保,国家机关财产也大部投保。1959年,由于理论上的偏差和人们对保险职能作用认识不足,加上当时历史的原因,国内保险业务停办,涉外业务也受到严重影响。
  开放中声誉鹊起
  1979年2月,国务院作出了“恢复国内保险业务”的重大决策。同年11月,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我国停办20年之久的国内保险业务开始恢复,人保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作为保险业的主渠道,人保在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保除恢复开办常规的农业保险、企业财产保险外,还开办了航空航天保险、计划生育系列保险等新的保险业务。为坚定外商对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促进对外贸易往来,人保先后在广州、深圳等沿海城市开办了“三资”企业财产保险、雇主责任保险等险种,为改革开放顺利进行提供配套服务。
  80年代后期,人保引人注目地跨入国际保险市场,不仅涉足高精尖领域,而且在品种、服务、技术方面走向国际化。航天飞机、通讯卫星、核电站、海上石油勘探开发、大型水坝、海洋运输等方面的保险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在当今国际保险界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没有合理的费率,没有精良的技术和服务,就无法取信于客户。人保通过引进技术、培训人才和优质的服务,在国际上赢得了信誉,取得了国际交往的资格证书。人保将自己的触角伸向五洲四海,努力开拓海外市场,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经纪人公司建立了业务往来,并在20多个国家与地区设立了自己的88个机构。
  竞争中发展壮大
  1996年7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更名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下设中保财产保险公司、中保人寿保险公司和中保再保险公司。
  此时的保险市场,已不是当年人保一家单枪匹马闯天下的情景。中外保险公司群雄并起,保险市场进入竞争时代。在竞争中保持自身优势,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是各家保险公司追求的目标。中保集团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但占领了80%的市场份额,而且保费收入也从20年前人保恢复经营时的1亿元猛增到798亿元。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财产、人身、责任、保证四大类300多个险种全方位经营业务的发展,使中保集团公司在国内外引人瞩目。1998年,据美国权威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评定,中保集团公司排名进入了世界20强保险公司。
  为适应保险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最近中保财产保险公司恢复更名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新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注册资金77亿元,在全国设有分支机构4519个,系统从业人员8.6万人,经营除人寿保险以外的一切保险业务。
  “老字号”品牌的恢复,对新的人保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如何继承发扬过去的光荣传统,充分利用品牌优势开拓保险市场,是摆在人保面前的重要课题。愿新的人保公司继往开来,坚持“以人为本,效益为先,笃守信誉,稳健经营”的立业之本,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各界的财产安全提供更加及时、广泛、优质的保险服务。(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