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五朵金花”奔小康——温州非公有制经济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3-30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五朵金花”奔小康
  ——温州非公有制经济调查
  杨占科
  温州的经济发展速度令人惊异;温州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更令人吃惊。
  扶摇直上好势头
  温州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可用“扶摇直上”四个字加以形容。温州人从“五把刀(理发刀、修鞋刀、螺丝刀、菜刀、剪刀)闯天下”起家,经过20年的发展,从千家万户搞家庭工业、千军万马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产权明晰的股份合作经济,以及目前方兴未艾的股份制经济,温州的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跨越了原始积累和第二次创业两个大的发展阶段,发生了质的变化。现在已是“五朵金花”奔小康,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扶摇直上。从1978年到1997年,温州市国内生产总值由13.31亿元增加到605亿元;财政收入由1.35亿元增加到8.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由113.5元增加到3700元。20年间均翻了五到六番。这样的速度等于亚洲四小龙的35年,等于西方国家的100年。
  温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到今天,形成以下几个特点:
  (一)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集中,开始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出现了一批规模比较大、集约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有的成为全国的大型企业。像瑞安市,年产值在亿元以上的企业已经达到10家,5000万元以上的达到15家。
  (二)产品质量明显提高。80年代,温州货一度成了“假、冒、骗”的同义语。现在,不仅产品质量在整体上有很大提高,而且涌现出了一批名牌产品。目前已有省级名牌16个。
  (三)企业机制日见完善。股份合作制企业取代家庭工业成为温州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形式。现在,温州共有股份合作企业3万多家,1997年产值达到860多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多。企业机制包括决策机制、分配机制、用人机制等,都很灵活。
  (四)非公有制经济与科技相互结合,相互渗透。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温州的非公有制企业普遍重视科学技术,舍得投资。仅瑞安市就有119个非公有制企业有科技机构。几年内,全市用于技术改造的投资突破百亿元。
  活水源头探经验
  温州非公有制经济的经验在于:
  (一)在认识问题上坚持不争论,坚持按“三个有利于”标准发展经济。温州人自己讲:“20年来,温州经受了风风雨雨的考验,经历了红红火火的发展,温州在争论中出名,在不争论中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这段话,既道出了温州人的酸甜苦辣,也道出了温州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经验。认准了这条道儿,坚持不争论,不管刮什么风、下什么雨,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毫不动摇。
  (二)温州市政府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坚持“放”“管”结合、“放”“管”有度,成功地实现了非公有制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嫁接。
  一方面,温州市政府坚持做到:1.不干预或少干预企业经营。2.对各种所有制经济一视同仁。3.实行政务公开,提高办事效率,方便群众办事,为企业排忧解难。4.不搞乱摊派、乱收费,不搞吃、拿、卡、要。
  另一方面,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管理,不是管它的经营,而是管方向、管质量。他们一手抓治理,一手抓疏导。1993年至1996年,共出动了40多万人次,检查各类市场1675个次,查获假冒伪劣案件7000余件,销毁伪劣产品4000多万元,罚没4300万元。目前,“质量是温州的生命,质量上,温州兴;质量下,温州衰”,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从实践可以看到,温州市政府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中坚持“放”“管”结合,“放”“管”有度,是温州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温州人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艰苦的生活环境,磨练了温州人的意志,形成了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过去讲“温州弹棉郎,挑担走四方”,就是说温州人能吃苦,不鄙挣小钱。这些人在外边挣了钱,寄回家里搞储蓄,成为原始积累的重要源泉。直到现在,仍有40多万温州人闯荡世界,160多万人闯荡全国。
  尚须努力看方向
  温州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应该说是个奇迹。但是,温州还有不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尚须努力。
  第一,要认真总结20年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实践,上升到理论,反过来进一步指导实践。现在看,温州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也能够说明很多问题,但是总结很不够。温州有责任通过总结20年的实践,实事求是,探索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一般规律,为全国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第二,继续抓好质量兴市。抓质量,要常抓不懈。要抓一辈子,不要抓一阵子。这一辈子要抓,下一辈子也要抓。一代接着一代干,一代要比一代干得更好。
  第三,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企业组织形式。以兄弟之间界定产权为特征的股份合作制,现在看适应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但是,随着一批大型骨干非公有制企业的兴起,仅靠现有的企业组织形式已经不够了。政府应支持企业的组织创新行为。特别是一些骨干企业,为进一步发挥它的产业带动优势,应支持其向公众募集发展资金的要求,使之更快、更好地发展。
  第四,继续改善投资环境。要切实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私人财产不应受到侵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提高办事效率,多服务,依法管理,不干预企业正常经营。要一视同仁,为企业排忧解难,不吃拿卡要,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