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记鸡西煤矿小恒山竖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2-04
第2版()
专栏:

记鸡西煤矿小恒山竖井
金雨困 李方沉
先进的设计
起伏数百里的定达山脉被白茫茫的大雪覆盖着。当汽车翻过山坡时,远处十多层楼房高的雄伟的井架马上显现在我们眼前,在井架旁边围绕着一片高高低低的红色建筑物。这就是鸡西煤矿小恒山竖井。
小恒山竖井于一九五○年七月破土兴工,经过四年多的艰苦建设,现在快要移交生产了。
小恒山竖井是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并在苏联专家具体帮助下,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的。
这个矿井设计得很先进,沉重的劳动全部为机械操作所代替了。
在煤矿中最笨重和损害人们健康的是运输工作。解放前,所有的运输工作全由人力担负;人背煤、人挑煤、人推煤、人拉煤,矿工们过着连牲畜还不如的悲惨生活。参加建井的老矿工于士泱告诉我们:解放前他在薄煤层用爬犁拉煤时,黑黝黝的煤洞还不到半人高,人只能像四条腿的牲口一样爬着,肩上拉着爬犁的绳子,不断地发出喘息呻吟的声音,在到处是水洼的阴湿的斜坡上爬上爬下,晚上回来上炕都抬不动腿,这种非人的沉重劳动,曾葬送了无数年青人的健康。
现代化的竖井彻底改变了这种沉重的劳动。在小恒山竖井,我们再也找不到旧矿井里那种低矮、阴暗、潮湿的迹象了。我们看见的是一座明亮、整齐、宽坦的地下城市。从蛛网般的井底车场延伸出
一条条的电车轨道,通往每个巷道和采煤区。这些永久性的运输巷道,都是用水泥修成的拱形马路。粉刷得雪白的墙上将装设着壁灯,把巷道照得明亮辉煌。矿工们下井后,再不用低着头走长距离的巷道,而是由顿巴斯式的蓄电池电机车把他送到工作面上,开始一天的愉快劳动。在工作面上紧张地啃食着煤层的采煤“康拜因”发出巨大的声音,自动地把煤层截下,打碎,送入链板运输机。在这里看不到来来往往的推煤车的工人,只看见链板运输机不断地把黑色的溪流倾注到煤车里,一长列的煤车全部装满以后,电机车便一声怒吼带着它们往前奔跑。快到井底车场时,并不见许多工人来帮着装卸煤炭,只要与“翻笼”轻轻一碰,整车整车的煤便翻入了井底煤仓。这时,信号就自动通知地面井架上端的怪物——箕斗。这个有两层楼高一次能装六吨煤的提升设备,马上就哗的一下来到井底,打开它的巨嘴,吃饱了煤炭,然后又是那么轻轻巧巧的一下子升到数百公尺的井架上端去了。在地面上更加看不见来来往往推车装卸的工人。皮带载着煤块自动地进入选煤场,又自动地把煤块分成各种等级。最后,选好的煤块经过很长很长的“皮带走廊”,一直跑到最后的一个煤仓——架空的铁路煤仓,顺着漏斗滑进火车,从这里开始了它的真正的长途旅程。
在这里,劳动已经变得轻松愉快。像地面上这样复杂的运输选煤设备,仅由一个工人在一间小房间里按动电钮来操纵。当然,这必需要有很好的技术才行。
这里的老矿工还告诉我们:在解放前的旧矿井里,矿工们不仅要忍受沉重的体力劳动,还要每天冒着生命的危险,在闷热的、支柱不良的工作面上工作。矿工们的安全时刻遭受着威胁。在连空气都难以满足的情况下,是根本谈不到什么安全设施的。矿工们只能将希望寄托于“神佛保佑”,井口建了一个“老君庙”,每天下井前矿工们都要来这里烧香叩头。但是“神”并不能给矿工以任何保佑,死亡的威胁始终无法解脱,因此人们都把矿山当做“人间地狱”。
现在,现代化的竖井把“人间地狱”变成了愉快的劳动场所。在小恒山竖井,有完善的通风系统,每个矿工每分钟可以得到三立方公尺的新鲜空气。有防止瓦斯爆炸的岩粉棚子和保证安全生产的防火门、防水密闭门、防火列车和井下医疗站。在工作面上,喷雾设备不时地清洗着工作面上飞扬的煤尘。井下的各种机电设备上都有防止引起瓦斯爆炸的装置。所有这些都使矿工们能在十分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愉快的劳动。
在井架附近的“工业广场”上,有一座正在建筑中的精致的红色建筑物——行政福利联合大楼。这座大楼建成后,矿工们每天坐着公共汽车到这里来,换上工作服,穿过装有暖气的“暗道”(这里的灯光很暗,以免工人下井时突然到黑处,使眼睛受到刺激),然后坐罐笼下井。下工后,回到大楼淋浴,照日光灯,机器把脏衣服洗净熨好。然后在饭厅里吃过饭,理过发,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或者看电影、跳舞,或者下棋、打球,或者到图书馆看书。在广场的四围,将种上数万棵树木和织锦似的花圃,使矿山变成一座美丽的花园。
艰苦的建设
在建设这座“地下工厂”时,建井工人们曾经过许多惊险和难以想像的艰苦。建井工人张富同志告诉我们:当一九五○年竖井破土兴工后,井筒开凿到五十公尺以下时,遇到了含水层。水势越来越大,最大时突然增加到每小时流出水量达一百二十吨。这样大的地下水,比夏天的暴雨还要大几倍,它从井壁四周无数大小“泉眼”里终日不止的喷射出来,给打井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困难。建井工人虽然穿了三套雨衣外加防水的背心和衬裤,但当举起手来操作时,水立即从扎紧的袖口和领口钻到身体的每一处。洪水冲打在手上,把手打得红肿起来。而这时正逢零下三十度的严寒季节,加上建井初期物质条件困难,井上连个暖和的干燥室也没有,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人们仍旧坚持不懈地斗争着。
……有一天下午,忽然一台用来抽水的水泵出了毛病,积水马上上涨了。张富和庄振和两个人就让其余的工人登上罐笼,为了争取完成最后的任务,自己留了下来。冰寒刺骨的洪水像无数条鞭子一样,抽打得他们抬不起头来,人冻得牙齿都合不上缝,但他们仍然趟着没膝的水拿着镐头向岩石扑去。……水渐渐涨到胸口,呼吸开始困难了,身子也发飘了。张富咬紧牙关,在水下摸出两块大石块,把身子垫高些,仍然“得、得、得……”地干着。一个小时后,他俩完成最后的任务,拖着麻木的身子、困难地爬上罐笼时,大水已把一吨重的铁罐笼冲得飘在水面上。
……后来,他们又碰到了更大的困难。当工程进行到在井壁砌砖时,没有等你把水泥砖放上,大水就把灰浆冲跑了。如果井壁的质量不能保证,那么全部努力都要落空。张富和其他同志就想办法在上边搭上木棚子,又盖上铁皮和帆布,中间留下上下罐笼的空道。这样水就不再流到水泥砖上,而是顺着铁皮流到正在砌砖的人的头上和背上了。由于洪水更加集中,简直像整桶整桶的水往人的身上冲击,力气小一点的人简直可以打得翻筋斗。在这种严重的情况下,张富他们宁可忍受肿痛,日日夜夜以自己的身子护着水泥砖,就这样一块一块的把水泥砖从数百公尺的井下砌到井口,保证了井筒的质量。建井工人就这样在洪水下前前后后搏斗了二十六个月。
吸取沉痛的教训
建设小恒山竖井的领导人员,还以沉痛的心情告诉我们:虽然小恒山竖井的设计是先进的,在建井的艰苦斗争中曾出现过无数动人的事例,但是在开始建设这个矿井时,由于东北煤矿工业部门和前鸡西煤矿的领导上缺乏经验和有贪多冒进的思想,曾犯了严重的错误。现在根据各方面条件来看,特别是由于煤层离地表较近,建设两对斜井要比竖井更为合理,不仅同样可以担负出煤的任务,而且顺着露头下去五十公尺即可采到煤炭。建设斜井既可节省国家投资,又能很快出煤(建设一个斜井还不到建设一个竖井的一半时间)。更严重的是小恒山竖井的施工是在没有地质资料和设计情况下进行的,一直冒着很大的风险。曾有一个时期错误地以为可采的埋藏量远不能满足设计需要,就不惜牺牲斜井来保证竖井,冒然将附近四个寿命都在十五年以上的斜井封闭了。但实际上埋藏量远远超过了设计的需要。同时由于地质情况不清,错误地把竖井井筒建在煤田边沿的半山腰上,使铁道线不得不绕道而上,增加了投资数十亿元。同时由于井筒不建在煤田中心,使得今后矿井生产长期陷于不合理的状态中。现在当我们正在迎接小恒山竖井建成的时候,也应该记取小恒山竖井因贪多冒进和经验不足而犯错误的严重教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