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追寻可能的世界”——语桥的《爱与思语》读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02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追寻可能的世界”
——语桥的《爱与思语》读后
张世英
语桥的《爱与思语》是一本哲学与文学相结合的随笔集。语桥在好几篇文章中都表示了他对中国传统的那种“循故道、因宗师,‘述而不作’”的“思维定势”的不满,表示了他对追求“全而又全”而“走向停滞和死亡”以至“什么也谈不清”的文风的不满,作者显然在心灵深处向往着一种真善美相统一的自由境界。也许这正是他所追寻的“可能世界”的具体内容。“自由是精神的舟楫”。一具“用线穿着的纸鸢”,不敢不“循故道、因宗师”,不敢不“全而又全”,这种精神上的不自由,凸现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窘迫”。语桥在挥洒这些关于自由不自由的斗争的笔墨时,总能发人深思。
语桥的文章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与他的想象力是分不开的。作者说他“不是哲学科班出身”。我以为这也许正是他的优胜处。近半个世纪以来,我们这些哲学工作者,囿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论公式,总认为哲学的最高任务只不过是通过这条途径以达到最抽象的、最普遍的本质概念而已,于是轻视想象力,把想象看成是本质概念的阴影,是不真实的东西,从而像柏拉图那样把哲学与文学、思与诗割裂开来,哲学变成了脱离生活、脱离情意的纯概念、纯认知的抽象王国而令人感到畏惧。其实,撇开通常把想象等同于无根据的胡思乱想不谈,想象,按照康德所开启的、现当代西方人文主义思潮哲学家所阐发的观点,乃是一种通过当场的现实的东西把不在场的、隐蔽的东西显现出来的能力。诗情画意的真谛在于通过描绘出来的或言说出来的东西让人驰骋于未描绘出来、未言说出来的想象空间,让人玩味无穷。我以为语桥的《爱与思语》颇具此种特色。
《爱与思语》这本著作的指归是要“追寻可能的世界”。其实,要追寻隐蔽在现实事物背后的可能的世界,也必须依靠想象。大概也就是因为这个原故,语桥不仅在全书中运用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而且在《谈理论思维的内部机制》一文中明确地说明和强调了想象与直觉的重要性。这篇文章言简意赅,对于一些科班出身的哲学工作者的“思维定势”来说,颇具超越和创新的意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