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凝聚百年悲情的史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02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凝聚百年悲情的史剧
黄式宪
《补》剧利用通俗剧的模式承载了历史剧的内涵。作品的厚重感在于不是戏说,而是以百年前香港的拓界之争展开矛盾,以戊戌变法失败后易君恕南逃作为主线,连接了很有新意的人物形象,林若翰、倚阑、骆克、迟孟桓、邓伯雄等,通过对历史矛盾以及人物文化心理的深刻发掘,显示出东西方文化的剧烈碰撞,人格的分裂与重组,民族正气的昂然升华,赋予艺术形象以一定的史诗性。尤其是林若翰在绞刑架前无法回答易君恕所提的问题,这种震撼力对青少年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民众形象及其奋起抗英保土的壮烈场景,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为了抗英大计,邓伯雄放弃了自己的爱情,娶文氏女子为妻,区眉娘为送父亲的骨灰,恰恰在邓伯雄新婚之夜不能进吉庆围,这本来令人十分尴尬,但区眉娘以大局为重,不予计较,又为邓伯雄等抗英民众购买枪支,表现得非常大度,这样一个女子的出现,在艺术性和观赏性上,都是能够征服观众的,后来区眉娘带人大闹迟家灵堂,三刀捅死铁杆汉奸莫玉堂,伸张了民族正义,颇具传奇性。
还应提到两广总督谭钟麟与守备方儒关系的几场戏,当守备方儒看到英殖民者军队大肆屠杀“新界”人民而无力帮助他们时,绝望而自杀,谭钟麟仰天长叹“我纵有此心,却无此胆,纵有此兵,却无此权”,这种历史的无奈和悲情,感人至深。特别是易君恕与倚阑的感情纠葛突破了“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模式,如易君恕被捕后,在法庭上正义凛然的申辩,以及他在行刑前面向北方跪拜祖国,慷慨激昂地讲了一番话,这个人物凝聚着我们民族百年悲情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顿时得到了高度的升华。
《补天裂》是一部既有文化品位又通俗的好戏,历史内容与艺术观赏性达到了较好的融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