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1979年至1998年,20年间全国税收收入总额达到63080亿元,是1950年至1978年29年的11.3倍。那么——六万多亿元从何而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05
第10版(财税金融)
专栏:热点聚焦

1979年至1998年,20年间全国税收收入总额达到63080亿元,是1950年至1978年29年的11.3倍。那么——
六万多亿元从何而来
郑文敏
改革开放是契机
建国之初一直到1978年,我国的税收经历过反复与徘徊,税收收入虽然总体保持了一定幅度的增长,但由于思想认识的模糊和税收制度不健全,导致年度间税收收入起伏很大。1950年至1978年29年间全国税收收入总额为5580亿元,年递增速度为10.8%。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强国之路,也为税收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1979年至1998年20年间,全国税收收入总额达到63080亿元,是前29年的11.3倍,年递增速度高达16.1%,比前29年快5.3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是源泉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来源于经济,任何时候税收收入的增长都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税源的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税收收入之所以能较快增长,就是因为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1979年至1998年,我国GDP现价年平均增长16.7%,相应地税收收入年递增16.1%,二者增长基本同步。从行业情况看,税收的增长更是与所属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以电力行业为例,1978年,全国发电量为2566亿千瓦时,电力行业税收为21亿元,到1998年,全国发电量达到11388亿千瓦时,是1978年的4.4倍,电力行业税收则达到了475亿元,平均年递增16.9%。其他如石油、化工、烟草、酒、建材等税收的快速增长,同样也离不开这些行业生产的发展和扩大。
税制改革是动力
建国后到70年代末,我国的税收制度进行了多次的调整和改革,满足了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但总的看那时的改革过于侧重简化税制,忽视了税收聚财和调节职能的发挥。改革开放后,原有的税收制度已经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形势需要,急需改革和完善,由此,我国税收制度又一次开始了改革历程。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1983年开始进行的“利改税”及工商税制全面改革和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改革,两次改革都以规范税制、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为税收增长提供了动力。第一次改革后将原国营企业上缴的利润改为规范的国营企业所得税纳入到税收收入中来,工商税收年增加额也由原来的几十亿元提高到百亿元以上,年收入规模首次于1985年突破千亿元大关;第二次分税制改革是为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而进行的,这次改革以“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为指导思想,建立了以规范化的增值税为核心的流转税新格局,统一了内资企业所得税,完善了个人所得税制,并调整、简并、开征了一些税种。新税制在没有提高企业总体税收负担的情况下,通过规范税收制度,取消不合理减免税,调动中央和地方积极性等方式,促进了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改革后的5年间,全国工商税收收入分别达到4553亿元、5383亿元、6434亿元、7548亿元和8552亿元,年平均增加税收991亿元。
加强征管是保障
新的经济税收形势对税收征管提出了迫切要求。近年来,国家通过分设税务机构,加大税务投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等手段来不断促进税收征管的加强。在实践中税务部门努力探索和建立现代税收征管模式,切实强化税收征管和检查,保障了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1998年国务院提出的工商税收增收1000亿元目标就是对税收征管水平的大检阅。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特大洪涝灾害影响,1998年正常税源带来的增收与增收目标比差距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各级税务机关深刻认识完成增收目标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迎难而上,严格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要求,大力清理企业欠税,积极开展税收检查,全面清理漏征漏管户,当年共增加税收460亿元,占工商税收总增收额的45.9%,对保证1000亿元增收目标的实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压题照片: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国税局强化加油站税收控管,经常派出巡回稽查小组对铅封的加油机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有效地遏制了税款的跑冒漏滴,来自加油站的税收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5.5%。李同学赵玉娥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