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公务车销售不旺,轿车企业却推出一款款新车型——公务车市场能火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05
第12版(市场专题)
专栏:一家之言

公务车销售不旺,轿车企业却推出一款款新车型——
公务车市场能火吗?
张宇星
一方面,受经济不景气、洪涝灾害、公务车改革及税费制度改革的影响,公务车市场趋向萎缩;另一方面,轿车企业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速度,推出一款又一款中高档轿车,排量越做越大,装备越做越豪华,价格越来越昂贵……
看起来,在中国轿车市场上,一场前所未有的公务车大战已不可避免!
(一)
从去年春天开始,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各生产厂家完成了“战前准备”。请看:
去年3月,一汽大众新款“捷达王”投放市场;4月,上海大众“时代超人”在北京登场;9月,神龙“富康988”三厢车正式下线;同月,一汽大众奥迪200型1.8T涡轮增压轿车面世;10月,“红旗’98新星”亮相钓鱼台国宾馆;同月,’98款广州本田“雅阁”轿车驶下生产线;11月,全新“大红旗”在长春问世;12月,上海通用的首辆“别克新世纪”在浦东走下生产线……
不可否认,中国巨大的公务车市场需求,曾有力地支撑了中国轿车工业的发展。但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今天,中国的公务车市场到底有多大?请看:
1997年,奥迪、红旗和标致共3个品牌的2升级以上(含2升)轿车产量26403辆,占当年轿车总产量的5.5%;而1998年头11个月,上述3个品牌再加上雅阁共4个品牌的轿车产量20700辆,占同期轿车总产量的4.33%。不到一年时间下降了1.17个百分点。
另外,到1998年,一汽集团历经10年之久,才累计生产“奥迪”轿车10万辆;而广州标致汽车公司合资近14年,累计生产“标致”轿车不足10万辆。以上数据生动地表明:第一,中高档轿车市场需求开始萎缩;第二,中高档轿车市场总容量十分有限。
(二)
1999年,尽管有一系列重大喜庆活动,但笔者依然认为,中高档轿车市场不会有大的转机。
首先,企事业单位集团性消费难以启动,中高档轿车消费不会“得宠”。受动荡的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也受到国内需求不旺的抑制,许多企事业单位经济拮据,添置公务用车常被搁置一旁。
第二,受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一些党政机关的公务用车需求受到抑制。湖北、湖南、安徽、新疆等地政府明令:“一律不准购置新车”,“报废了不准更新”,“不再审批购买非生产用车”,“停止办理一切控购申请”,几乎卡住了这些地区的新增公务车消费。
第三,政府机构改革和干部用车制度的改革,使公务车需求下降,原有的公务车尚面临“下岗”,更谈不上新公务车大批“上岗”。
(三)
能够参加这场公务车大战的,都是国内最具实力的轿车企业。为赢得市场上的主动,大家使尽浑身解数,车型设计追求时髦、整车配置追求高档、市场推广追求奢华,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大笔的费用。经营情况好的企业,可以与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开发”;经营情况一般的企业,在原有车型上“改头换面”;最省事的则是从国外引进一个广受好评的车型……新的车型一旦推出,后续的科研、开发等工作难有进展,因为更多的经费没有着落。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中国轿车工业更深层次的问题:在资金、技术及各方面能力都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是一味迎合有限的公务车市场,还是眼睛向下,努力满足潜力巨大的普及型轿车市场?笔者认为,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后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