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贵州省台江县方召乡副乡长李碧云,发动农民腾出菜地改种“金秋梨”,开始农民不理解。但事实教育了大家,李碧云带领农民终于走出了——迈向市场第一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06
第2版(经济)
专栏:关注农民增收

贵州省台江县方召乡副乡长李碧云,发动农民腾出菜地改种“金秋梨”,开始农民不理解。但事实教育了大家,李碧云带领农民终于走出了——
迈向市场第一步
本报记者彭俊
增加农民收入,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大问题,为上上下下各个方面所关注。
从今天起,我们推出一组访谈,通过记者和一些普通农民及乡、村干部的对话,反映他们所在的乡、村农民收入的状况,把他们在增加收入中的好想法、好办法和遇到的困难告诉大家。——编者
号召农民种梨树的时候,李碧云怎么也没想到会那么难。
1996年,刚从小学老师走到贵州台江县方召乡副乡长岗位上的李碧云,来到自己挂点的方召村桐木寨,发动村民种植一种叫金秋梨的梨树。她本想给大伙引进一棵棵“摇钱树”,却遭到了全村人的反对。他们说:“种梨树把菜地占了,叫我们吃啥?”
方召乡是台江县的特困乡,台江县是国务院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叫农民腾出菜地种从没见过的“啥子金秋梨”,确实不大容易。
然而李碧云有李碧云的想法:“桐木寨的村民住在山下,菜地却在山上,爬半天山、种两棵菜,太不经济。其实,果树园子里也可以套种蔬菜,误不了。最要紧的是,种一亩梨树每年最低的收益在8000元以上,比种菜的经济效益高得多。”
“你是怎么想到让农民种金秋梨,而不是别的什么呢?”记者有些好奇。
“县上号召呀!县上号召我们,我们号召农民。”这时的李碧云显得有些“快人快语”,顿了顿,她又接着说,“县上也作了调查研究,金秋梨个大肉松,适合我们这里的气候条件,市场也蛮好。”
“从哪儿引进的?”“好像是福建吧。”“试种过吗?”“试种过,蛮好。”“桐木寨的事情后来怎么样?”记者接着问。
“我先后开了好几次村委会、党员会、群众大会,光桐木寨就去了6趟,三番五次给他们讲种金秋梨的好处,才把大家说服。现在桐木寨引种了几百亩金秋梨,这项工作终于推开了。”
1998年11月,李碧云调任革一乡副乡长,仍然矢志不移地号召种金秋梨。“现在全乡已发展到3000亩。”
“现在还要说服吗?”记者问。“不用了。”李碧云松了一口气,“最早种金秋梨的农民已经取得了经济效益,起到了很大的带动作用。”
据李碧云讲,去年金秋梨市场行情很好,一斤梨子能卖到4—5元,有一家农户只种了6分地就收入8000元,“农民一看,积极性就高起来了。从前是我们号召农民种金秋梨,现在是农民主动上门来要树苗。”
有一个疑问,一直在记者脑海中萦绕,这时终于憋不住了:“如何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各级干部和农民都十分关注。你这么上心地号召农民种金秋梨,眼下市场看好,过几年市场行情一旦发生变化了,你就不怕农民卖不出梨了来找你?”
“怕!眼下我们最担心的就是这件事。现在农民手里的金秋梨,都由县上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农民不用为市场发愁。几年以后,金秋梨如果真的不好卖了,农民的收益和政府的信誉都要受到影响。但是,政府不能因为有市场风险,就放弃对农民的引导,这是我们的工作。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农民素质低,没有政府的引导,农民很难迈出走向市场的第一步。”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果农的风险,我们正在加紧研究金秋梨加工、储运、保鲜的技术,同时密切关注市场行情,避免金秋梨发展得太快、太多。另外,我们将千方百计加快交通建设,让更多的外地客商来收购金秋梨。”记者注意到,李碧云说这番话的时候,眼神中充满了信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