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呼唤散文的大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03
第7版(文艺评论)
专栏:金台文论

呼唤散文的大气
吴涛
散文自古就是汉语文学的主体类型,二十世纪以来,现代散文更为现代汉语和文学的发展建构了丰富的血脉。小说和诗歌等其他文学体裁,均有比较明显的“高峰期”和“低谷期”,而惟独散文如长河奔涌,浩浩不息。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小说诗歌等类型的相对岑寂,散文一再受到人们格外关注,所谓“散文热”始终不曾大幅度降温。但是这股“散文热”也没有热到令人热血沸腾,心神俱爽的地步。十年来的散文经历了一个个热潮,如文化散文、学者随笔等等,同时由于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抒写性灵,感悟个体生命的也时有所见,但一些散文走的是闲适的路子,格局和气魄都比较小,可以叫做“小散文”。这样的散文,也不乏一定的意义和情趣,但从整体上看来,则不免体弱气虚,器量狭小,与我们这个波涛滚滚的时代文化精神颇有几分不协调。
散文家梁衡曾发表过一篇《提倡写大事、大情、大理》的文章,指出“凡历史变革时期,不但有大政大业,也必有大文章好文章。”“既然山水闲情都可入文,生活小事都可入文,政治大事,万民所注的事为什么不可以入文呢?”梁衡先生的提示,表明散文的发展要小家碧玉,也要黄钟大吕。九十年代,国家有国家的大事大情大理,民众有民众的大事大情大理,可以写成大散文的题材数不胜数,从港澳回归,到国际风云,从下岗分流,到洪水肆虐,从社会治安,到体制改革,这些都是民众经常议论的“焦点话题”,它们以“口头散文”的形式,在街头巷尾,在客厅卧室,被不断分析着,判断着,也为散文创作提供了施展身手的天地。然而一些散文以闲适为乐趣,热衷于小感觉,小情调。这实在有愧于我们的散文传统,有愧于我们的文化传统。
由于思想解放浪潮带来的历史反思,人们普遍对极左年代的假大空文风产生了强烈的反感。然而仔细分析,“假”和“空”是错误的,“大”却无罪。“假大空”令人生厌,“假小空”不也同样不得人心吗?当今那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散文,常常容易犯“小而假”,“小而空”的毛病,我们又岂能说“假小空”就比“假大空”要好?文章只要是真诚的,实在的,则大小皆宜,只要是虚假的,伪善的,则大小皆谬,这是千古不易的至理。鲁迅的文章喜从大处着眼,朱自清的文章多从小处落笔,然而由于其共同的情感真诚和内容充实,他们都成为二十世纪的一代散文大师。
我们所呼唤的“大散文”并不一定指要具有思想家的眼光,政治家的气魄,篇篇都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而是指在人格境界上具有大气象的文章。这样的文章当前也并非没有,而是一方面少,另一方面又未能引起读书界足够的重视。“大散文”也可以谈小事件,但只要这个事件具有比较普遍的社会意义,那么就可以做到“观沧海于滴水”,它的效应同样是大的。一个时代的文风,必须有一大批有志之士共同“呼风唤雨”,才能“文起八代之衰”。应该说,九十年代的创作环境十分良好,我们的散文家却为什么还不走出自画的囚牢,从一己悲欢的清浅泪痕中解放出来,让我们时代的散文更丰富,更壮阔,更绚丽多姿呢?
时代在走向雄大,我们的民族文化也在走向雄大,汉语文学也必将以雄大之风令世界瞩目。散文,雄大起来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