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长长的“泳道”——记中国游泳选手陈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07
第8版(体育)
专栏:

长长的“泳道”
——记中国游泳选手陈桦
徐晶晶
今年泳坛女子中长距离项目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运动员陈桦,继2月份在4个国家举行的世界杯短池游泳赛上多次战胜亚特兰大奥运会冠军波尔,包揽400米、800米自由泳金牌后,又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上夺得800米金牌。当国人为这位来自杭州朝晖小区的17岁小姑娘鼓掌的同时,也许不会想到她两年前还是个被上海、广州、北京、浙江等多家游泳专业队拒之门外的中学生。那么这个丑小鸭又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呢?这里面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这位世界冠军当年学游泳“起源”于一片哭声——
那是陈桦6岁那年,有一次,她挨母亲批评后大哭不止。父亲见状赶紧抱她去附近的天水游泳池“玩玩水”。不料陈桦见了水就开心,去了一次还要去第二次。几次下来,在场的市少体校教练魏珠发现小姑娘具有一定的游泳天赋,于是极力动员陈桦的父母让孩子学游泳。一年之后,陈桦进入少体校,师从于吴霞君和魏珠教练,从此“游”入一条艰辛的人生“泳道”。
要想在中国泳坛出人头地,真好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没有任何运动天赋的陈桦父母却偏偏愿冒这个风险。正当其他同龄女孩在父母身边撒娇时,从小就格外懂事的陈桦已经不论酷暑严寒,天天由母亲骑车送她穿过大半个城市,去大学路上的少体校训练。
然而,命运并没有因此而垂青于陈桦。人生“泳道”上的漩涡还是无情地向她袭来。1996年,已经在省游泳队“走训”的陈桦在队里的一次骨龄预测中被认为最多只能长到1米64,而优秀游泳运动员的身高最起码要在1米68以上,这无疑宣判了她运动生涯的“死亡”。于是她被婉言劝退了。难道那么多年的心血、汗水甚至学业就这样付诸东流了?!陈桦的父母不愿承认这一事实。伤心之余,母亲带着女儿揣着朋友的介绍信去北京、上海等地,先后向八一体工队、海军体工队、广州部队体工队毛遂自荐。但1米64的骨龄预测像一座无情的大山,让所有行家都摇头叹息。一家三口都绝望了。这时,一直关心着陈桦的魏珠教练却认为孩子还有希望。他来到省游泳队,与队领导一起分析陈桦的身体条件和技术潜力。最后,省队同意陈桦留队“试训”。
没过多久,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现象出现了——陈桦的800米自由泳成绩开始突飞猛进:3个月通过全国达标赛;7个月夺得全国锦标赛第五名;13个月获全国冠军赛冠军,继而是八运会、世锦赛、世界短池赛……
然而,“梅花香自苦寒来”。身体条件不好的陈桦游泳成绩迅速提高的主要因素仍离不开两个字——苦练。这是绝大多数花季少女都无法忍受的考验:每天1万多米的训练量意味着在标准池中要游100多个来回。走过曲折的陈桦心甘情愿地抛弃了花季年龄应有的愉悦和欢乐,在追求理想中经受磨练。训练紧张时,清晨5时就起床,睡眼惺忪的脸洗都不用洗便往水里跳。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甚至大年初一也与水为伴。从上海参加全国锦标赛归来,上午回杭州,下午就与队员们一起跃入水中开始了万米训练。
陈桦现在的教练朱志根在这些小运动员中既当爹又当妈,穿衣、吃饭,什么都管;但在训练中的朱志根却常常“翻脸不认人”。他让陈桦每天完成15000米的训练量,稍稍有点懈怠,罚!为了练陈桦的腿力,他还经常给陈桦坐“老虎凳”(训练工具)。朱志根说,陈桦的特点是水感好、身体轻、有悟性。对于这样的优秀苗子,除了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外,还少不了一定的压力和超负荷的训练。他承认陈桦练得很苦,但他认为,要想战胜国内外强大的对手,除了付出比对手更多的努力之外,没有其他捷径可走。(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