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市场萎缩价格下跌新疆如何面对棉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08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市场萎缩价格下跌
新疆如何面对棉花?
本报记者祝谦
新疆人用汗水、心血凝铸成“棉”字,载入了共和国的植棉史册。
近10年,棉花已成为新疆经济的“宠儿”。1998年,新疆棉花总产达2750万担,在中国的棉花市场上,三分天下居其一。
然而,尽管朱镕基总理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稳定新疆棉区种植面积”,但随着世界棉花市场的起伏,加之棉花收购价格一跌再跌,新疆不少人还是心存疑窦:“新疆棉花还要下功夫种下去吗?”
记者带着这个疑问进行采访,看新疆人是以何种心态面对昔日“白色辉煌”的。
喜也棉花,乐也棉花,且听棉农如是说
仲春季节,新疆农区农事之首,仍然是棉花。库车县墩阔塘乡乡长艾海提·沙吾提说,过去,全乡2000多户,888户是困难户。年年春天为发救济忙得焦头烂额。自从一跃成为库车县的棉花大乡后,第一年农民收入翻番,达到888元。从此,家家户户吃细粮、住新房、走路后面“一条杠”(摩托车喷出的尾气),全乡约90%的农户有摩托车。如今春天也忙得焦头烂额,那是忙农资、忙农技。
麦盖提县棉花单产已经连续8年过百公斤,县财政收入的85%来自棉花。县委副书记艾克拜尔说起棉花,语重心长:“麦盖提这地方,连建筑用的砂石都得从外地拉,1公斤石头等于1公斤小麦的钱,工业很难发展起来。我们不抓住棉花又能抓什么?”
是的,棉花已成为新疆农民解不开的情结。在农村采访,这样的话,耳熟能详:“没有棉花,就没有我家的新房子,也不认识银行……总之,没有今天的好日子。”
面对痴情于棉花的农民、农村干部,记者总有一丝担忧:如今棉花的起起落落,他们能承受得了吗?他们的回答是:“我们赢得起,也扛得住。后退是没有出路的!”
苦也棉花,累也棉花,再看专家怎么做
怀里抱着棉花这个“宠儿”,不是所有的人都无忧无虑。新疆棉花生产的高速发展,许多问题如资源保护与利用、市场开拓与竞争、持续增长与效益、病虫防治与科技……牵动着不少人的心。专家们一直以欣喜与忧虑相杂的心情,进行着全方位的思考。
自治区科委副主任李文森充满信心地说,发展棉产业,是新疆农业几十年来碰到的一个宝贵机遇。新疆只有抓住机遇,成为国内棉产业的领头雁。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新疆不应动摇,而是认清区情、分析危机,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才能摆脱困境。
专家们都清楚,当前棉花生产面临的最大威胁,是病虫害。1998年,棉农扒土捉虫蛹达150多吨,800只虫蛹约为1公斤,这是何等浩繁的劳作。
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棉农高涨的植棉热情,开展了对病虫害的科技攻坚战。如人工饲养释放天敌,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使用生物农药,防治黄枯萎病;以种衣剂、药肥作种肥,提高棉花抗病虫害能力;选育抗病抗虫良种等。
为了提高棉花效益问题,专家们想尽了办法。新疆棉花播种面积扩大了,单产提高了,但投入增大与单产提高未成正比,“原”字号产品出售份额过大,产品附加值低。科技人员又走上了攻关的前线:抓有效投入,精算投入产出的细账。棉区采取地膜覆盖、测土施肥、精量播种,化控、水控,探索“懒棉花”种植办法……把投入降下来,让效益升上去。新疆每年有近千名科技人员,长年奔波在植棉第一线,成果转化在第一线,难题解决在第一线,使科技含量在棉花增产中占到45%以上。
说也棉花,抓也棉花,三探领导有何谋
塔里木盆地的喀什是新疆最大、也是最贫困的地区,是棉花使干部、农民阴云密布的脸上绽开了笑容。地委书记姚永峰给记者作了一个比较:1978年,喀什地区棉花总产1.8万吨,农民人均收入68.73元;1997年棉花总产25万吨,人均收入超过1000元。去年,增产5万吨,增收7亿元。在这么偏远的一个地区,搞什么一年能有7亿元的收入?
由此可见,棉花兴,则喀什兴。而在新疆,棉丰则农富。
更为重要的是,新疆的植棉业,在全国屡屡蟾宫折桂,并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526万亩棉花,创造了单产103公斤的高产纪录。
然而,如此高产,并非天上掉下的馅饼。记者在阿克苏采访,地委书记侯长安说,棉花种下以后,从“解放”棉苗开始,间苗、定苗、打顶尖、施肥等等,直到拾净棉花,全过程下来,农民要弯近20次腰,点近20个头。一亩地按1万株算,这个100公斤的单产,是磕20万个头“磕”出来的呀!
新疆人热爱棉花,是因为在新疆尤其是南疆,现阶段还没有哪个产业能像棉花这样,能如此紧密地同广大农村脱贫致富、同发展生产力、同维护一方安定结合在一起。
那么,新疆棉花发展潜力究竟有多大?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指出,新疆有发展棉花生产的三大优势:光热资源充足,在全国首屈一指;土地资源丰富,有1亿亩宜农可垦荒地;水资源稳定,地表水和地下水总量达1100亿立方米,目前利用量不足一半。我们抓优质、高产、低成本,今后,只要亩产提高1公斤,总产就可递增30万担。自治区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说,安排1999年的棉花生产指标与去年持平。在国家“稳定新疆棉区种植面积”的政策指导下,努力在提高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上下功夫,使新疆的棉花在全国保持应有的地位。(压题照片为梁斌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