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朱老汉与万株意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08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新事

朱老汉与万株意杨
苏久红赵国华
3月2日傍晚,刘沟村74岁的老汉朱井春在所承包的4.5公里圩堤上植下了第一万棵意杨。老汉直起腰,捶捶背,望着栽下的一排排树苗,脸上露出了乐滋滋的笑容。
老汉是江苏省兴化市舜生镇刘沟人。今年,该镇圩堤加修通过市级达标验收后,镇党委、政府为管好圩堤,对圩堤经营权实行公开招标承包,一定15年不变。中标人在圩堤承包期内,一方面全权全责保护圩堤,一方面可栽植树木,待成材后按7∶3比例,个人与集体分成,且承包人享有继承权。今年1月5日,朱老汉在竞标后与村里签订了4.5公里圩堤承包合同。老汉计划植树1万株。春节前,他通过自己积蓄拿一点,儿子出一点,又向亲戚邻里借一点,筹措了1万多元钱。老汉赶到宝应县郭桥镇,花7000元购回1万株意大利杨树苗,每棵树苗都在3米来高。
这天,我们在圩堤上采访他时,老汉给我们算了一笔账:15年圩堤承包期内,可栽植两茬意杨树,每茬1万株,七八年后即可成材,每株100元,总计收入可达200万元。按7∶3与集体分成,再除去打药、除草等管理费用,怎么说,也能获纯收入100万元。难怪老汉望着植下的一排排树苗,脸上眉毛胡子都挂满了笑容。其实,老汉只是算了一笔经济账,绿化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巩固圩堤这些社会效益的账还没算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