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闲水忙用小水大用零水整用古县“人字闸”造福山里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08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微型调查

闲水忙用小水大用零水整用
古县“人字闸”造福山里人
本报记者安洋
正值麦苗春灌时,记者下乡到山西省古县的山庄窝铺,到处可见一处接一处的“人字闸”,正在给一顷又一顷的麦田浇灌。这种当地人因地制宜创造的小型节水工程,使山里的农民得到实惠。
地处干旱山区的古县曾经走过争取大项目、兴建大工程的路,由于投资大、跨度长、配套难,其结果大多是中看不实用,事倍功半。如何让有限的财物赢得实际效益,把农民渴盼的实事办得实用,县委、县政府深刻反思了过去一味贪大的教训,明确提出了“一切从实情出发,一切从实效入手”的思路。在上级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们依据县里“旱季山地冒烟无处求水,汛期山泉横流无法存水”的县情,组织包括有经验的农民在内的专门力量攻关,历经四年的探索实践,成功地创造和推广了“人字闸”综合节水灌溉新技术,从根本上改善了农业用水状况。
所谓“人字闸”节水灌溉,就是依托自然形成的小河沟、小水渠,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人”字形固定支架和活动闸板组成蓄水闸门,以流域为单元合理布局、分段蓄水,积小溪为深流,同时辅之以高位水池和管道,对四周农田实施滴灌、渗灌、喷灌。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是其主要特点,每处闸可保浇200亩地,等于一个万方水库的能力,总投资不过4万元,平均每亩地投入不到300元,费用只是过去同样效益水库的1/10。每建一处闸只需半月时间,可长期受益。排蓄结合是它的又一显著特点,汛期打开闸板排洪除淤,旱季关闭闸板蓄水浇地,解决了过去水库建设中屡遭洪水侵袭和淤泥沉积的难题。它最直观的效应在于,集蓄水、节水、水保为一体,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提水漫灌、浪费资源的做法,浇灌同样的1亩地,过去需用80方水,费用在20元以上,采用“人字闸”节水技术只需5方水,费用仅8元。
显而易见的效率和实惠,充分调动了当地农民兴建“人字闸”的积极性,目前,该县已在11个小山泉和小流域中建成“人字闸”60处,总蓄水量55万方,保浇面积1.2万亩,改善水浇地面积9000亩。此举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许多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效、增收的宿愿。贾村的伟晋才将1.5亩的旱地改为微灌地,仅种菜一项连续两年收入6000多元。石比村的20户人,家家拥有1亩改造过的水浇菜地,人均单项收入超过2500元。钱家峪村的王本发当时贷款4000元参与“人字闸”工程建设,如今除还清贷款外,还改造了3亩水浇地,发展了6亩果园,添购了一头奶牛,每年收入超万元。用他的话来讲,“有了水,人和土地就像长了翅膀,得到了自由和解放”。遍布全县农村的“人字闸”辐射区内,每亩粮食种植效益由300元提高到800元,经济作物和蔬菜田效益由300元提高到1000元至3000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