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鱼肥青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08
第12版(副刊)
专栏:共和国之庆

鱼肥青城
冷冰鑫
青城,多么好听好记的地方。全国叫青城的地方可不少,如四川都江堰有青城山,内蒙古、东北也有青城,好像叫青城的地方都山青青、水粼粼,透出一派青翠欲滴的韵致。我这里描绘的青城也不例外,山青水碧,田园风情,几十里一马平川,颇有几分江南水乡的韵味。她位于黄河兰州段南岸的榆中县境内,一片片稻田,一块块玉米林,错落交叉的水渠,连接着每一处果园和每一个村落,阡陌纵横,水流潺潺,景色十分宜人。
从八十年代初,我们地税局的同志就经常到这里来,为当地发展渔业提供资金。记得第一次来,还是乘渡船过黄河,一根钢索,横贯南北,船上有一个引索,顶端有滑轮固定,依照水流,船从北往南岸横渡,船头向西南倾斜;回来则向西北倾斜。站在船上,湍急的河水拍打着船舷,水花飞溅,雾蒙蒙的水汽扑在脸上,别有一番情趣。后来,随着经济发展,由国家投资和当地政府集资,在河上建造了一座钢索桥,从此两岸变通途,也使这个与城市隔离的乡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青城的地形,沿黄河走向从西到东形成自然落差,方圆几十里,村落、学校、工厂、果园、树林、池塘构成独特的田园景象,丰收季节,车水马龙,欢声笑语,十分繁盛。这里号称“风雅青城”,人们文化层次比较高,八十年代以来,考上大学、中专的不乏其人。然而,就在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有水不养鱼,有鱼没人捉。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特别是东滩的一大片地方,足有几千亩,地势低洼,不能种庄稼,成了水草丛生和青蛙繁殖之地。偶然有人种上水稻,黄河发大水时便全被淹没了。后来,人们与河争地,修起了拦河坝,还真起了作用,几千亩的河滩终于不受水涝之苦,有了稼穑之利。市上农业部门的领导看到了这里的优势,牵头发展养鱼业,由国家投资扶持,给养殖户贷款,鼓励他们挖池塘、购鱼苗,还动员当地的王队长带头,首先在自家的稻田里挖掘了鱼池,可喜的是第一年就收到了效益。于是,在他的带领下,沿河办起了成片的鱼池,水面逐渐扩大,从几百亩一直扩展到几千亩。由于这里水质好,鱼的产量还蛮高。加上黄河北岸有铜城,东面几十里有大煤矿,不愁没有销路。养鱼的起初是一些老人和胆大的,后来一些有文化而进不了城的人也都参与进来了。因为有文化,容易接受科学的养殖技术,养殖业很快就发展起来了。有的还在水里种上莲藕,鱼的品种也多了,有鲢鱼、白鲢鱼、青鱼、鲫鱼、草鱼、武昌鱼等等。综合养殖业的兴旺,使很多人都成了富裕户,特别是东滩这个地方,农民兄弟都盖了新房。他们不单发展养殖业,还办了不少乡镇企业,并经营果园,种植水稻、小麦、玉米、蔬菜,这里成了人们发挥聪明才智的幸福乐园。清晨漫步鱼塘边,一块块晶莹的水塘,在旭日的映照下,像一面面镜子倒映着蓝天彩云、绿树青山。触景生情,我不禁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波光粼粼微笑,水草轻轻飘摇;
田田荷叶滚珠,鱼儿水面欢跳;
如烟缥缈晨雾,传来水乡歌谣——
光景如画农家乐,全靠富民政策撑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