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送石少华叔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08
第12版(副刊)
专栏:心香一瓣

送石少华叔叔
王毅强
石少华叔叔走了。按照他的遗愿,不发讣告,不送花圈,一切从简;按照他的遗愿,两项国际摄影奖所得的奖金,全部捐献给教育事业;按照他的遗愿,骨灰撒放在新华社绿化基地,“作植树造林的肥料”。
在听说石叔叔去世的当天晚上,妈妈要我立刻动身去北京,代表全家最后见一见石叔叔。那一夜,她回忆起一件件往事,回忆起石叔叔与爸爸的战斗友谊以及他对我们全家的亲情。
作为抗日战争期间解放区的两位摄影家,石叔叔与爸爸共同开创的事业是人所共知的。爸爸去世之前的整整十年,一直与石叔叔在一起,分别担任晋察冀画报社和华北画报社的正副主任。妈妈说:石叔叔曾经就读于陕北公学和抗大,理论水平高,爸爸将他看做自己的政委;爸爸原来是用带徒弟的办法培养人才,而石叔叔一到晋察冀就开始创办摄影干部训练班,训练班的学员在建国初期成为新中国摄影事业的骨干力量,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另外,爸爸对石叔叔和吴印咸伯伯的摄影艺术水平也非常赞赏。后来石叔叔在晋察冀与连阿姨结婚,而连阿姨的哥哥连贯同志正是妈妈在三十年代的老领导,我们两家人又都来自广东,所以更加深了相互的友情和信任。
但是就在全国解放之际,爸爸由于健康问题突然出了事。石叔叔想尽办法,而当时医疗鉴定技术的水平有限,比较了解爸爸情况的周恩来总理又恰好不在国内,所以终于没能挽回。那一年我三岁,妹妹只有一岁,妈妈经受的打击可想而知。很多同志担心妈妈和子女们受到牵连,所以劝妈妈离婚。这使妈妈感到非常痛苦。真正了解爸爸和妈妈的石叔叔却说:“你在感情上离不开沙飞。沙飞是好同志,作出过重大的贡献,你应该坚强些,珍藏这份感情。”妈妈回忆起这段历史,总是说人们的同情和怜悯让她难以忍受,让她觉得抬不起头来,只有石叔叔给了她勇气。不久,妈妈申请回广东工作,后被派驻香港。又是石叔叔派人将我和姐姐从张家口、阜平等地的老乡家接到北京,送进八一学校。哥哥报名参军时因爸爸的问题受阻,也是靠石叔叔的担保才得以成功。
上小学以后,我逐渐通过同学的传言知道了神秘的“沙飞之死”。当时的感受,使我后来特别理解妈妈为什么受不了别人的同情和怜悯。在我听到的传闻中,爸爸就像是反革命分子,以致我不好意思去参加学校定期召开的烈士子女会。石叔叔知道了这种情况,立刻来找我们和学校的老师。他告诉我们爸爸当时有病,但是谈得更多的,仍然是爸爸的贡献。二十多年后我才知道,其实爸爸的罪名当年被定得很重,几乎没有平反的可能。而石叔叔为了我们的成长,替我们顶起了各种压力。为此,他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初以及“文革”期间,都曾受到攻击,他却让我们对这些压力毫无察觉。事后他也从来不谈详情,只是淡淡地说:“我是怕你们受欺负。”甚至在石叔叔的子女帮助他整理回忆录的时候,他仍然闭口不提有关部门当年对爸爸的定性,而是坚持说:“处理沙飞的问题时,已经决定让孩子们享受烈士子女待遇。”直到石叔叔去世,我们两家的第二代终于通过相互的倾诉完整地了解到这段历史;而我们又终于忍不住去揣测:是何等的压力和艰难,才会使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永远将真相封存?在他那颗博大的心灵里,还埋藏着多少为历史承受的负担?
可以说,是石叔叔和八一学校给了我们一个金色的童年。石叔叔的鼓励也始终支撑着妈妈,促使她坚强地生活和工作。六十年代初她从香港回国后,被任命为广东省人民银行党委书记兼副行长。但是过了不久,“文革”开始了。爸爸的问题原属严格保密,而“文革”期间根本无密可保。妈妈不仅被打倒,还被视为反革命家属;在部队的哥哥也因为“反对江青”被打成现行反革命。灾难又一次降临到我们全家。
“文革”开始后,多年担任新华社副社长和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的石叔叔,也作为当时中国摄影界最大的“反动学术权威”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迫害,在两年之内被批斗二百多次。但是他刚刚恢复工作,就成了我们全家唯一的救星。
在争取为爸爸平反的问题上,石叔叔的远见也使人不得不钦佩。他认为,如果想彻底解决问题,就先举办影展,让大家更多地了解沙飞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人们对沙飞的作品并不陌生,他真正的价值也在于他的作品。后来的种种曲折证明,石叔叔的建议是完全正确的。影展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胡耀邦同志亲自过问了爸爸的事情,并立即批示予以平反。
石叔叔走时,我默默地坐在灵车上。新华社的同志们要求灵车从宣武门西大街驶过,让石叔叔再看一眼他工作了几十年的新华社,再看一眼他亲手创办的中国图片社。车也依旧,人也依旧,而我分明产生了一阵幻觉:车也无声,人也无声,因为这已是石叔叔六十年革命生涯的最后行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