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敖林西伯乡农民萨仁高娃说,党的农村政策都是好的,想着让农民富起来,但——政策好还要落实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09
第2版(经济)
专栏:关注农民增收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敖林西伯乡农民萨仁高娃说,党的农村政策都是好的,想着让农民富起来,但——
政策好还要落实好
本报记者夏珺
关注农民增收
“党的农村政策都是好的,想着让农民富起来,今年又把农民增收列为农村工作的两件大事之一。这些,我们都知道。但光有好的政策,落实不好也白搭。”萨仁高娃说起农民增收的话题,以东北农民特有的直爽一下子就“叨”住了要害。
杜尔伯特远没有大庆知名度高,其实,它就在大庆。敖林西伯乡蒙古族人口占近70%,以农牧业为主,正常年景农民人均收入2000多元。去年遭了水灾,庄稼全给泡了,虽有政府救济,吃穿不愁,但人均收入大幅减少。
天灾是没有办法的事。更让农民痛心的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在有些部门有时就走了样儿,甚至兑现不了。高娃所在的村共有2000多头奶牛,养奶牛是农民种地之外的一大收入来源。但农民卖了牛奶拿不到钱,大大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据高娃介绍,他们村奶农卖牛奶的钱,1993年的旧账还没兑现完呢,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农民不停地上县乳品厂要钱或上政府反映,乳品厂大概也有困难,往往就以奶粉、肥皂、洗衣粉甚至糖块打发农民。农民拿不到钱,不愿再养奶牛了,有的将牛奶喂猪,有的干脆将奶牛(甚至是怀了犊的)卖给了肉联厂。
高娃既是普通农民,又是全国人大代表,因此,受村民的委托,她曾两次上县里找乳品厂交涉。第一次是在去年11月,她坐长途客车赶往县城,又雇了“驴的”赶到乳品厂。不知是“驴的”档次太低,还是人家有意回避,反正她扑了个空。没见到厂长,无功而返,白搭了一天时间和60多元路费。今年2月初,高娃二次进城。有了上次的经验,她这次从县人大要了辆“专车”去厂里,终于见到了一位副厂长,说“正在想办法解决”。这次总算没有白跑,春节前夕,乳品厂终于给每户奶农还了1000元钱。虽是杯水车薪,毕竟过年农民手头有了点急用的钱。
讲完两次进城为农民讨“奶债”的经历,高娃叹了口气。高娃今年才24岁,虽是蒙古族,却不是人高马大,身子骨比较单薄,可以想见她进城“讨债”之艰辛。高娃的头脑还是很清楚的,她说:“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是连在一起的。农民收入不增加,情绪就不稳定,必然会影响农村的稳定。而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把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高娃的话,不正反映了亿万农民的心愿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