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深情的怀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09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创作手记

深情的怀念
刘虎生
以我父亲刘伯坚一生革命经历为内容的七集电视剧《铁血英才刘伯坚》终于拍摄完成,将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作为本剧主人公的后代,同时作为本剧的策划、顾问和主创之一,我一方面感到由衷的欣慰,一方面也牵动起我对在革命事业中英勇献身的爸爸妈妈无尽的思念。
父亲刘伯坚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他少年早慧,二十岁被举为四川仓溪县县令。当时正值袁世凯复辟,年轻的他不满黑暗现实,毅然弃官回乡,从此开始了追求真理和光明的人生历程。
后来,在李大钊等革命领袖的影响下,他踏上旅欧“勤工俭学”道路,并和周恩来、赵世炎等人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在他担任旅莫(莫斯科)支部书记时,受到斯大林的接见。
第三国际委派他到冯玉祥部队,开始了他艰苦地改造旧军队的斗争,为国民革命的胜利立下了功勋。
在解救杨虎城西安之围的战斗中,父亲和母亲相识,二人的共同理想和爱好使他们相爱,使他们结合在一起。
后来,冯玉祥“清共”,父亲巧妙地保护了二百名共产党员安全出境。党的“八七会议”后,他们到了武汉、上海进行白区斗争。
在中央苏区,担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的父亲策划并组织了著名的“宁都起义”。
1935年,父亲在指挥部队突围中受伤被捕,在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前大义凛然,写下《带镣长街行》的著名诗篇,之后英勇就义,死时年仅四十岁。
为了真实再现父亲辉煌的一生,我从十年前开始,一点一滴地收集资料。那时候我还是一名技术干部,每个星期天我带着采访本到邓大姐、蔡大姐、陈云、李富春、聂荣臻元帅等老前辈家中,向他们询问关于父亲生前的一些事迹。邓大姐、蔡大姐们提到父亲生前的一言一行,都记忆犹新,仿佛历历在目。
记得在采访聂帅时,聂帅已重病在身,住在医院里。他听说我是刘伯坚的儿子,要了解父亲生前的事迹,不顾医生的一再劝阻,坐在轮椅上由护士们推出来,和我交谈了半个小时。聂帅深情地追述了他和父亲的交往,从他那里我知道,红军长征西行时,父亲留在了苏区坚持革命,红军大部队长征正是踩着父亲和留守官兵架起的浮桥离开苏区的。
遇到较长的假期,我又自费到父亲生前战斗生活过的地方采访当时还健在的一些老人,向他们了解父亲生前的事迹。我还从父亲就义的大庾县档案馆中查到父亲当年受审时的记录。现在呈现在电视剧中父亲受审情节中的台词都是从档案原文引录的。包括母亲在残酷的游击战争中将三弟熊生抱养给农民黄荫达的抱养契约,都是一字不易。
爸爸妈妈和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的财富决不仅是一个新中国,更重要的是这种忘我牺牲的精神。为了它的发扬光大,我们把电视剧《铁血英才刘伯坚》奉献给社会,愿它带给社会以进步的力量。
身为先烈的后代,亲情和使命感驱动着我,使我克服个人文学修养上的不足,先后历时十年终于完成这部电视剧。这不仅是为寄托哀思,祭奠英烈,更重要的是让今天“不能忘记过去”,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