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春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09
第11版(作家文苑)
专栏:共和国之庆

春天
阎纯德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十年算大庆,那么1999,就是共和国的“耳顺之年”了!五十岁是我们国家的热烈青春之后的成熟,是年富力强、成就伟大事业的年龄。
五十年前,我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当我披着一身风,举着树枝一般的手指,在苦难中乞求,在迷茫中蹒跚的时候,当我的家乡刚刚结束国民党还乡团蹂躏的时候,不知不觉,乡亲们有了土地,我和祖国一起获得了新生。我曾奔跑在黄河大堤上,在孩子群里,第一次体验人生的欢乐,——敲锣打鼓唱歌跳舞,虽然这种欢乐没有节奏,虽然还不大懂什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但却真正尝到了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滋味。
一晃几十年,作为见证人,我们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喜悦,也渡过“运动”的海洋,穿越“文化大革命”的无情风雨,与共国和一起欢乐、痛苦、光荣,共同经历探索、失败和成功,自豪地迎来了一个伟大时代。
对于有过冬天经历的人,春天的温暖特别珍贵。春天,无论是大地上被春风得意地刚刚播种的鲜花绿草,或是唱着歌谣哗哗流淌的小河,都是一次生命的再造。我和我的家庭,我的故乡,就是在春天新生的。
有两句时髦的话,叫做“日月换新天”“旧貌变新颜”,曾在我们的歌声里飘荡三十年,时时萦绕于千家万户,但那时,在我的故乡纯粹是漂亮的空话。虽然,有了土地,可是,乡亲们仍然是在水深火热之中,几十年如一日地住在经不起风雨蹂躏的土草房里,没吃没穿,人人满脸旧社会,依然过着穷苦的生活。我家乡一位打过日本打过老蒋的老红军对我说:“没想到,革命一辈子,家乡还是这么穷……”
现在,那些五六十年代曾经高唱入云、令人心醉的音符,真的变成了老百姓的心音。我的家乡河南濮阳习城就是一个缩影。虽然,她还不是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一些农村的别墅式的村庄,但我们那些为秋风所破的茅屋,已经变成了温馨的四合院,“四面硬”的砖瓦房,便是故乡向世界展示的东方花园中的奇葩。我儿时的小友说:“解放后最初三十年,咱这儿年年饥荒,年年救济,地里不长庄稼,犁靠人拉,磨要人推,双手就是‘收割机’,俺吃糠咽菜,老是过穷日子;现在好了,家里有了真正的拖拉机、收割机、五马力的‘时风’车,一家人可以驾着‘时风’进县城、逛庙会。这会儿我家的高头大马也派不上用场了,也人模人样地享起福来了。”
我从故乡花花绿绿热闹异常的集贸市场上,看到了色彩斑斓的希望,得到了一个颇受鼓舞的信心。还是那位小友对我说:“毛主席使俺翻了身,邓小平让俺致了富,他们是伟人,都不能忘啊!1958年搞浮夸,县里硬说咱这儿亩产好几千,那是诓人,其实每亩才收几十斤,有的根本就绝收;这会儿科学种田都收五六百斤,你说神不神!”
家乡的记忆是甜蜜的,家乡的风景是一座永远的纪念碑。
从黑暗里跋涉过来的人才更珍惜光明。昨天的寒夜和苦难记忆犹新,我们心上至今还留着累累伤痕。“文革”十年,中国是一株风摧火烧的老树,是滔滔洪水撞击下濒临溃决的堤岸,——中华民族经历了最危险的岁月。如果没有春风的吹拂和雨露的沐浴,中国岂能有今天?至今我们都要感激那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中国从水深火热之中拯救了出来。
五十,是我们共和国的年龄。二十,是我们走向世界的里程碑。虽然,这只是一瞬间,但这一瞬却真正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尽管中国有大富、小富、小康、温饱、贫穷之分,但我们毕竟从误区走向了光明,毕竟所有中国人都已经受益于国家的巨变。
从春天起航,共和国终于绕过了暗礁,沿着最辉煌的航道走向新世纪的春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