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有鉴于往事 有资于治道——《资政史鉴》出版座谈会发言摘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10
第6版(学术动态)
专栏:

有鉴于往事
有资于治道
——《资政史鉴》出版座谈会发言摘要
由李瑞环作序,叶选平任编委会主任,邢贲思、戴逸任总主编,周溯源、和宏明任副总主编,中国社科院、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杂志社、武汉大学、湖北省社科院、江西省社科院等几十个单位数百位专家学者历时六年编撰而成的《资政史鉴》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取材广泛,从多方面论述了我国历史上的治国经验,对提高我国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历史文化素养和领导水平,有重要意义。全书分为十卷:为政、理财、用人、谋略、革新、修身、处世、治事、清廉、教训,是一部系统总结中华五千年历史中领导科学的力作。不久前在北京举行了《资政史鉴》出版座谈会。现摘要发表座谈会上部分代表的发言。
汲取历史智慧,提高领导水平
叶选平(全国政协副主席):《资政史鉴》出版,我认为在我国文化事业和政治生活中都是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
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而历史是干部的必修课,历史知识素养是干部素质的重要方面。《资政史鉴》这部书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了从上古直至近代各历史时期各个方面关于干部素质和领导科学方面的史料,列出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教训,启人心智的事例和言论,既可供系统的学习研究,收积累学问之功,也可供急需时查阅,获立竿见影之效。我相信此书会有助于广大读者,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历史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领导水平。
不学史则难以担当领导重任
邢贲思(中央党校副校长、教授):总结历史遗产,丰富领导科学,这是史学、哲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十多年来,这方面的书虽有出版,但取材较窄,尚未涵盖领导科学的所有主要方面,特别是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领导科学的发掘整理,还很不够。而《资政史鉴》则集合了迄今为止同类选题书籍的长处,又弥补了它们的不足,因此,它的出版无疑是领导科学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
“有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作为当代中国的各级领导干部,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历史,就不可能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很难制定出符合国情和各地实际情况的方针政策,也不可能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历史智慧,最终难以胜任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责。对于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讲得很清楚,应当引起广大干部的重视。
鉴古知今,弘扬中国史学的借鉴传统
戴逸(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史学家):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研究学习历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古为今用,这种历史借鉴传统是中国史学的特点之一。所谓“鉴前世之兴衰,考古今之得失”,历史学自古就被当作治国之学,智慧之学。
《资政史鉴》的出版是我国数百名文史工作者齐心协力的结果。这部书资料全,分类细,书名、卷名、篇名、节名、小题目名都经过了反复推敲,数次修改,拟题准确、新颖、有特点,一个题目就是一个道理、一个原则。因为资料全,重要的、常用的故事和哲理都在其中;因为分类细,卷中分篇,篇中分节,纲目分明,查阅起来方便快捷。对引用古文的翻译,采取意译的方式,但又不背离原意,还加了若干背景材料,使其故事完整,哲理讲得透彻。译文力争做到信、达、雅,使之晓畅易读。另外,每卷的卷首语和每篇的导读,均系精心之作,起到了提纲挈领、总揽每卷、每篇的作用。总之,该书内容的编排、资料的选取、题目的命名、体例的确定,都考虑到了当今领导干部的需要,使其实用、好用。
《资政史鉴》继承了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
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学者):《资政史鉴》这部书学术价值非常高,非常有用。首先它用现代方法对传统的史料进行了新的归类整理,分为为政、理财、用人、谋略等十卷,从而非常适合于各层次的干部查阅。其次,在内容上选材很精、很全面,既有典型事例,也有哲理言论,而且采用文白结合的形式,非常容易学习参考。
当前需要让我国各级领导干部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国情、中国历史,出版这样一部领导类史书是非常及时的,可以说是继承了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中国有这样的传统,如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就是其代表作。以史为鉴是中国的特点。
干部学习历史知识的好书
金冲及(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史学会会长):我只想说两点:第一,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那样,在伦理道德和为政方面有着几千年积累起来的丰富历史经验;第二,在中国没有哪一部书像《资政史鉴》那样,全面、系统、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几千年来为政的丰富历史经验。《资政史鉴》的编者从浩如烟海的古籍中精心爬梳整理,编写出这样一部一千六百万字的巨著,实在是做了一件大好事。我们现在有许许多多新干部,他们比较年轻,有专业知识,这是非常好的,但不一定都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政治经验。有这样一部书放在案头,有空时挑着读读或者查查,多了解些前人的经验,确实大有好处。所以,在这个时候出版这样一部书也是很合时宜的。
一部集大成的领导科学类史书
吴建国(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乃至它的命运,从一定意义上说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水平和他们的精神面貌、心态、思想。这些都不是天生带来的,而是后天获得的;而后天获得,除了本人的直接经验,就是历史的借鉴。在世界范围内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的历史典籍这样多,蕴含的经验、智慧如此完整、丰富而可以借鉴。《资政史鉴》这部大型领导科学类史书的出版问世,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推动领导干部的自身建设,从而有助于祖国的繁荣富强、文明进步、长治久安。
总结治国安邦之道,研究修身处世之方
周溯源(《求是》杂志哲史部副主任、编审):总结历史遗产,丰富领导科学,增强干部素质,提高为政水平,是《资政史鉴》的编撰宗旨。这套书突出强调了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验积累和理论成果,总结概括了中国数千年的治国安邦之道、修身处世之方,适合广大读者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学习研究之用。
历史中存在着丰富的智慧。读史使人明智:它可以使人们拥有一个较高的起点,高瞻远瞩;它可以使人们储备大量的参照体系,作出正确选择;它可以使人们从对历代的兴亡盛衰、前人的成败得失的鉴察和理解之中得到启迪,不重犯前人的错误。一个人的历史眼光越深邃,实现现代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会越强烈,从而在现实舞台上建功立业,实现人生的价值。
精益求精出硕果
尤开元(人民出版社《资政史鉴》编辑组负责人、编审):人民出版社十分重视《资政史鉴》的出版工作,组织了专门的审编组负责修改、审订工作。审编组认为,这部大书能否成功,关键在质量。质量达不到要求,就不能出版。为了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也为了对编委和作者负责,我们制定了严格的审改办法。参加审稿的同志有五十多位,都是各学科的专业编辑,多数是出版界有影响的老专家。他们对工作始终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为审改、修订这部大书历时三年之久,三次审订、修改了全稿。希望它能为广大读者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历史、借鉴历史经验有所裨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