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新的邮政电信资费标准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从最初的惊喜到其后的冷静思考,人们究竟如何看待这次调整呢——邮政电信调价之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12
第12版(市场专题)
专栏:焦点

新的邮政电信资费标准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从最初的惊喜到其后的冷静思考,人们究竟如何看待这次调整呢——
邮政电信调价之后
白天亮孙明新
亦喜亦忧网络商
资费调整乐坏了网民,网络服务商又是如何反应呢?
瀛海威时空是国内较早进行资费调整的一家社会ISP(网络接入商)。该公司在新标准公布后的第二天就向网民们宣布全面降低网络使用费用。其总经理助理董长虹在接受采访时说,调整后的价格比较适应国内大部分人的网络消费水平,瀛海威调价后上网人数由原来的每天三五人上升到近20人。据了解,3月1日后国内大部分ISP陆续调整了价格。
1998年7月《中国因特网发展状况报告》指出,收费太高和速度太慢是影响普通人上网的两大障碍。而新发布的收费标准大致相当于原有平均水平的一半。所以调价在让网民得到实惠外还会给网络公司吸引来大量客户,表面上看绝对是一件美事。
可实际上网络公司远不似网民那般欣喜若狂。据介绍,现在降的主要是用户这方面的上网费,而网络公司的租线费等成本并没有多大改变。此时降价就如同商品打折,折得越多,损失越大。因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资费调整对网络接入商是一个考验,不降肯定不行,降了近期内也不会有太多好处,一些接入商可能会转作网上内容即ICP。而人们也的确发现调价后不少ICP加快了改版的步伐,增加了网上内容,一些新兴网站也搭乘这趟快车出现在因特网上,如北京图书大厦网上书店等。
网络商们究竟怎样看待这次调价呢?东方网景市场部的蒋群先生认为,这次调价主要考虑的是用户,网络商们短期内肯定会有一些损失。但调价使更多的人了解网,来上网,增强了上网意识,从长远看有助于整个互联网产业规模的扩大。蒋的看法有一定的代表性。据了解,在国外,网络服务商获取利润的主要方式是发布广告和参与在线营销。而实现这一点必须有庞大的上网群体作基础,以便吸引企业到网上作宣传,并通过互联网完成各种业务交易。此次调整正是向这一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
久违的长队
有人说,电信资费调整,最高兴的是两种人:想装电话和想上网的。这话不假。
3月19日,在北京电信局西单营业厅,东管头绿化队的刘大妈认真地填写了报装电话的卡片,以后她再不用总是到邻居家借电话了。她兴高采烈地告诉记者:“孩子正在找工作,没个电话特别不方便。因此一听到初装费下调的消息就决定装一部。”
资费调整的确是鼓舞了一大批想装电话的人。记者从北京市话局了解到,3月1日新标准一宣布,各大营业厅立刻人满为患,等待装机的用户排起了长队。63局营业厅的工作人员钱婷婷说她工作十几年还没见营业厅排过这样的长队,调价前每天来申装电话的最多不过三十几个,而现在每天都有300多。许多人一开始对装第二部电话免初装费还不太敢相信,涌到咨询台前不停地问:“真的不收费吗?”
据北京电信局统计,截至3月15日,全市报装电话的总数已达66848部,其中3月2日一天就受理了7224户,创北京市话营业厅日受理量之最。据了解,我国的其他城市,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申装电话的热潮。
调价也乐坏了网民们。据统计,大多数网民每月上网时间在15至80小时之间,正好可以享受上网电话费的半价优惠,而上网费在60小时内也是最低的每小时4元。中国消费者报的一个网友给记者计算了一下,以前他上网每月仅电话费就近300元,这回立马省一半。据来自武汉的消息,资费调整后的一个星期,到武汉电信局办理上网手续的超过500人,日均访问量激增5000多人次。广州电信局在调价的同时宣布在3月1日至3月9日申请入网的用户免开户费,日开户人数由平时的十几人增加到数百人。
价格是降还是涨
新标准出台,主管部门是打着“调整”的牌子,但许多媒体还是抑制不住激动之情将“降价”二字重重标出。以北京为例,初装费从3600元调到1000元,给人的感觉的确是一下子降了很多。但在排着长队装电话、申请上网的热潮渐渐平息后,人们的关注点开始深入,“此次调价到底是降是涨”的疑问浮出水面。
之所以言“涨”,主要是指邮政资费和区内通话费即市话费。
本地平信邮费从每20克0.50元提高到0.60元,外埠邮费每20克从0.50元提高到0.80元,这对电话较普及的城市市民而言影响不大,但毕竟我国的电话普及率才10%,相当一部分人依靠书信联系亲朋、沟通信息。外埠邮费上涨60%应该算一个较大的涨幅。
议论更多的是市话费。新标准一公布,立刻有人算了一笔账:调整后的区内通话费分为每3分钟0.16元、0.18元、0.20元和0.22元,相比此前的市话费0.12元(可上下浮动20%)的资费标准,以平均价计算上涨了约一半。湖南女报的一位编辑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城市调整后的价格较以前的定价与附加费之和还高出10%左右,这样她每月要多交十几元的电话费。
初装费降得虽多,可它对已装电话的家庭影响不大;上网费降幅虽大,但上网的人还是少数。我国8400万电话用户大约90%的通话是市话,这才是与人们关系最密切的一项。单纯来看,每3分钟涨几分钱微不足道,可在市话量庞大的基数上,就成为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于是,消费者的议论渐渐集中到这样几点:此次资费调整,整体价格到底是降了还是涨了,电信部门到底是实实在在地让利还是变了个办法更挣钱,两大范围的价格上涨与几个小范围的价格下调相比最大的受益者到底是谁?
但愿是个好开始
资费调整,有人高兴,有人无所谓,更多的人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始,电信部门能更多地倾听消费者的呼声与愿望。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以秒计费”是不少消费者的希望。目前长话不足1分钟按1分钟计,市话不足3分钟按3分钟计,电信部门认为这是按国际通行标准设立的收费方式,而消费者对此不理解。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一位官员强烈抨击了这一收费方式,他指出,这就如同买了一斤零一两东西却按二斤计算一样,是种严重的“缺斤短两”行为,理应得到矫正。
人们还希望移动电话收费能得到进一步的调整。此前,有关“双改单”的说法已传得沸沸扬扬,但新标准发布后人们却看不到“双改单”的影子,仅仅是入网费和卡费稍有下调,实在是引不起什么惊喜。在北京市66局营业厅,办理移动电话的冷清和申装市话的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连其咨询员也承认,这与移动电话费用调整幅度较小有关。
记者也听到了彻底取消初装费的要求。按照电信部门的解释,我国是采用高初装费低通话费的收费方式,而且正因为有了这些年的初装费才有了如今大规模的网络。但消费者算的是另外一笔账,我交初装费是我个人的投资行为,我没有必要为你负担你发展其它用户的成本。就连市话费,消费者也算的是收入比而非绝对值。
不过,绕过这些不满足,我们发现,更多的人还是欢迎这次调整。它至少给人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曾被人称做“沉默的贵族”的电信部门终于开始回应消费者要求改革的呼声了。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附图片)
报装电话的人们在北京西单电信营业厅前排起了长队。王凡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