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鄱阳湖区:移民建镇立丰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10
第4版(新闻追踪·体育)
专栏:新闻追踪

鄱阳湖区:移民建镇立丰碑
本报记者
余清楚张建玲于燕文
编者按:去年长江流域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以后,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水患成因,提出了灾后重建、根治水患的政策措施:封山植树,退耕还林;平垸行洪,退田还湖;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湖。根据这个方针,国家有关部门制定规划,决定从江西、湖北、湖南、安徽四省沿长江和鄱阳湖、洞庭湖地区移民94万,国家为此拨出资金35亿元。到目前为止,上述四省80%的移民已经搬进新居。这对于确保长江水系的长治久安,濒湖易涝地区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加快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江西省是这一规划中移民最多的省份,沿鄱阳湖和长江地区将迁移居民46.75万,这是建国以来江西省最大的移民行动。省委、省政府对此非常重视,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以对人民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确保移民新村新镇的建设质量,确保移民生计的妥善安排。
本专栏在报道江西省移民工作的情况以后,还将追踪报道湖北、湖南、安徽三省的移民情况。
又是一年春花荣。我们冒着绵绵春雨,沿鄱阳湖畔采访这片经历过去年洪魔肆虐的热土,只见油菜泛金,杜鹃满山,春光无限。深入鄱阳湖区人民中间,看到他们正以巨大的热情投入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作,我们感受到了涌动在他们心头的动人春光。
省委书记夜谈治湖方略
夜宿鄱阳湖畔,正当我们伏案赶稿之际,江西省委书记舒惠国登门夜谈:“鄱阳湖退田还湖、移民建镇,这可是个跨世纪的大工程,是万众归心的爱民举措,是意义深远的生态战略,事关稳定、事关大局、事关发展,‘悠悠万事,唯此为大’。”
长江水患,鄱阳湖首当其冲。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湖面为3950平方公里。鄱阳湖平原是长江中下游五大平原之一,是我国著名的粮仓。从1951年到1985年,湖区人工修筑圩堤600多条,长达2800公里,湖面缩小了1185平方公里,损失湖容50亿立方米以上。人水争地的结果是,要么严重缺水,要么水道不畅,发生重大洪涝灾害。鄱阳湖,江西人民的母亲湖,她的荣辱兴衰牵动江西老表的心。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是重新装点鄱阳湖的伟大战役。
1998年,江西遭受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党中央、国务院对江西重建家园、根治水患工作极为重视和关心,江泽民总书记、朱镕基总理等中央领导先后多次来江西指导和布置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根据中央要求,全省平圩行洪、退田还湖圩堤234座,增加行蓄洪面积1306.62平方公里,增加蓄洪容积68.53亿立方米,到本世纪末力争使鄱阳湖面积由现在的3950平方公里增加到5030平方公里,蓄泄容积由现在的298亿立方米增加到357亿立方米,基本恢复到1954年的水平。为此,居住在鄱阳湖区海拔22米以下的居民全部搬迁到海拔23米以上的地方,全省移民建镇需搬迁集镇23个、村庄1235个,涉及21个县,移民46.75万人,11.69万户,拟新建、扩建集镇37个、中心村150个、基层村788个。国家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仍然给江西计划补助建房资金17.3亿元。
舒惠国充满感情地说:国家花这么大的力气、这么大的投入在江西搞移民建镇,江西省委、省政府决心带领全省人民迅速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以对党和国家高度负责、对人民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灾后重建与根治水患、发展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移民建镇工作。
经过认真研究,科学论证,江西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平圩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实施方案,按照“年前先盖一层,两年完成任务,力求配套完善”的总体目标,提出了移民建镇要从有利于防洪救灾、发展经济、方便群众生产生活、节约耕地和能源、促进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原则出发,坚持统一规划、远近结合、因地制宜、自力更生、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经过5个多月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
70%以上的灾民搬进了新居
这次移民建镇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在江西尚属首次,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办公会议,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省委书记舒惠国和省长舒圣佑对这项工作是过问多,批示多,下去多。省政府成立了移民建镇工作指挥部,各地、县、乡均成立了领导小组。灾区群众是移民建镇的主体,因此发动群众是关键。去年10月,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决定,从省、地、县三级抽调了万名干部,组成了灾后重建工作组,由厅(局)长带队,自带行李,吃住在乡村,深入灾区一线,督促、检查、落实灾后重建工作。他们宣传中央的政策措施和移民建镇的优惠政策,推广各地好的经验做法。经过宣传动员,中央的方针政策深入人心,群众抛弃了故居难舍、故土难离的思想,为移民建镇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扎实的群众基础。
为了保证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江西省充分考虑了广大灾民的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省政府出台了一套符合实情、行之有效的优惠政策。在使用土地上,采取“以地换地、统一调剂、适当补偿、提倡友谊”的办法,通过土地置换,解决移民的生产用地和宅基地。对移民建镇涉及的规费能免的则免,能减的则减,尽量减轻移民的建房负担。省政府还要求各地做到“三统一分两严格”:即统一组织规划设计,统一组织施工队伍,统一组织建材供应;分户建设和结算;严格质量监督,严格资金管理。这些措施顺民心,达民意,解民忧,因而受到灾区群众的热烈拥护。
沿湖采访,我们看见一个个“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计新颖、设施配套、质量可靠、环境优美”的新型村镇拔地而起,鳞次栉比,充满生机,成为鄱阳湖畔一道亮丽动人的风景线。据省移民建镇工作指挥部的同志介绍,目前江西省已有70%以上的灾民搬进了新居。
驱车在万年县境内的国道,忽见公路两旁有一片崭新的楼群。陪同的当地干部介绍:这里住的是刚从湖区迁来的受灾户。只见路左边24户,路右边24户,全村48户人家,一色的两层小楼整整齐齐,漂漂亮亮,通了路,通了电,通了水,这就是个平地起高楼的移民新镇。
星子县温泉乡钱湖村的胡玉山一家,近来真是喜事不断。春节前从湖区被淹的房子里搬到这里的新楼,3月21日又刚刚生了一个女儿,全家人脸上挂着抑制不住的喜悦。我们问他给女儿起名字了吗,他说刚刚起的,叫胡甜田。问他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他说“甜”是搬进新房子,生活过得甜蜜;“田”是不久前土地延包,分到了新田。胡玉山的母亲发自内心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为灾民办了件大好事大实事。
百年大计岂容“豆腐渣”
走进位于鄱阳湖西边的共青城,这里青山绿水,花草葱茏。来到新辟的移民建镇点桃源新村,看见的情形却令我们有些诧异。这里的民工不是在建房,而是在拆房。九江市移民建镇办的同志介绍说,这是各级领导强化责任、狠抓质量的结果。前不久,省移民建镇工作指挥部和九江质量检查站的同志发现这里有6栋新房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有的墙体砌筑砂浆不饱满,强度不够,便立即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九江市市长刘积福告诉我们,在移民建镇的地方,几乎人人都知道,建筑质量出了问题是要坐牢的,百年大计岂容“豆腐渣”。质量意识已深入千家万户。
江西在移民建镇工作中坚持“质量第一”的态度是坚定不移的。他们从设计到验收,环环相扣,责任到人,毫不松懈。他们组织了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省内外30多家规划设计单位的812名规划、测绘人员深入灾区,帮助编制江西灾后重建村镇规划,随后又组织了3个专家组赴移民建镇万人以上的12个县对重建集镇、中心村规划进行了评审,把好规划质量关。与此同时,省建设厅还组织专家设计了21种户型的灾后重建村镇住宅通用图集,印刷2700册无偿分发到受灾县、乡镇和村庄,大力推广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农房设计方案,帮助农民选择户型,完善设计,力争重建村镇体现出现代新农村的风貌。为了保证规划设计落到实处,各地严格执行“无规划不准建设,无设计不准施工”的纪律,坚决维护规划的法律性和权威性。
江西省建设厅副厅长宋晨光向我们介绍了建筑质量的情况。为了保证建筑质量,全省紧紧把住三个关口:建材检测关、施工管理关和分阶段验收关。着重抓好技术指导培训和质量监督检查。省建设厅选派了21名质监员分赴各县检查指导移民建房质量。地、县、乡也分别派出质监人员到各移民建镇点上,或长期蹲点,或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建房质量与发放补助资金挂钩,验收不合格或未经验收的,暂缓发放补助资金。各地都实行分级施工,统一组织队伍进点,分户承包建设的办法。对参与移民建房的施工队伍,实行质量跟踪,进行施工质量评比,奖优罚劣。
我们走村进户,采访灾民,明显感到这些农民的质量意识大大提高。新建县金桥乡一位刚搬进新居的农民说,以前盖房,随随便便,想怎么盖就怎么盖。如今省里派来了工作组,又是搞规划、搞设计、搞检查,又是讲责任、讲质量、讲验收,真是让大家受了教育,开了眼界,以后村里办什么事都得有这种认真劲,都得照这样办。
关键是妥善安排移民生计
在湖口县新建的海山集镇,一座座漂亮的两层小楼的一层都建成了铺面房。陪同我们的同志介绍说,这样可以让从湖区迁来的灾民在耕作以外,从事多种经营,让他们尽快富裕起来。在吴晓初家,我们看到这位过去马影村的巧裁缝,正在指导十来个十五六岁的年轻人做儿童服装。吴晓初说他搬来后就开了个缝纫班,招收了几个学徒,这样不但自己有了稳定的收入,镇上的年轻人也多了一种外出谋生的技能。
妥善安排移民生计直接关系移民的安居乐业,是保证移民建镇成功的关键。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移民建镇要坚持“四个结合”:即恢复与发展结合、当前与长远结合、治穷与致富结合、治标与治本结合,确保田地退得出,灾民移得动,村镇建得快,群众富得了。省政府在制定移民建镇实施方案时,就统筹考虑移民的生计问题,提出要在尊重科学、顺应自然规律、遵循经济规律和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利用有限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实现“一年安置,二年恢复,三年发展”的总体目标。各地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选定适应自己的发展模式和开发建设项目,积极探索解决移民生计的途径。
鄱湖水呀浪打浪,灾民感谢共产党。乘船驶进烟雨迷蒙的鄱阳湖,远处渔歌不绝如缕。党和政府为了鄱阳湖区人民安居乐业,永别水患,投入巨资,移民建镇,在湖区人民群众心中又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附图片)
压题照片:星子县温泉乡钱湖中心村的移民新村。
下图:星子县蛟塘镇槎垅中心村灾民喜迁新居。饶金星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