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7阅读
  • 0回复

搭建人才流动桥梁——记深圳人才大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13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搭建人才流动桥梁
——记深圳人才大市场
本报记者任维东
“找工作去‘大市场’。”如今,深圳人才大市场已经成了各地大学毕业生、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到深圳求职的第一选择。
他们说,这里真正是按市场原则建立的、标准化、现代化的人才市场,成功率高。
正因如此,这个正式运行仅两年多的市场“生意”越做越红火。到去年底,进场单位已达38750家,进场人数超过了250万人次,日均进场人数多在6000以上,高峰期逾万人,平均每天帮助800—1000人找到工作。
坐落在宝安北路的人才大市场,从外表上看也只是一个7层高的建筑物,并无奇特之处。但是,当你走进这个建筑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的市场内部,就会发现它拥有的高技术、现代化装备非同一般。
深圳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郑举武介绍说,人才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才信息市场,信息化的程度反映了人才市场的发展程度。为了改变信息手段落后的状况,人才市场在信息化一期工程中投资1603万元,大胆应用互联网系统集成技术、卫星数字通信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手段,建成了大屏幕信息发布、电子楣板显示、电脑终端招聘、多媒体信息采集、远程电视会议、互联网络服务等10大系统。大市场的人才信息网可存储100万人的个人资料、5万家企业资料,声音、文字、图像齐全。
所有硬件条件的改善,都是为了提供全面而优良的服务,这也是深圳人才大市场一直追求的目标。
来到大市场,不论是找工作的还是招聘人才的,都感到里面的服务方便、快捷和多样。
一进大厅,有电子触摸屏引导你进行自动查询,大型彩色电子屏幕上有当日的人才供求信息和有关政策,看一眼,就明白了。市场内提供了大批标准展位和大容量的教室、报告厅,而且每个展位上配有专用电话、信息网络终端。市场计算机信息中心与互联网相联,使市场的信息单位用户达到70万个、个人用户达60多万。在一楼至五楼的彩色大屏幕电视和各终端上,人们随时可查到这些网络上的人才供需信息。市场还建有远程电视会议中心,分别在清华大学、武汉大学设立了信息站,减轻了以北京和武汉为中心的两地人才的财力、人力负担,加快了人才信息传递的速度。
基于人才配置市场化对人事管理社会化的要求,深圳人才大市场专门成立了人事代理部,为当地众多小型企业和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全面提供干部调动、大学毕业生接收、干部档案管理、代理党团组织关系管理等服务,还主动站在企业人事部的角度,为企业进行岗位设定、人事诊断、人员考核、工作分析、技术培训。据统计,自1997年开展这项工作以来,来市场申请人事代理服务并签订协议的单位已达900多家,代企业接收毕业生1100余名,受理调干1700名。
为了保护有真才实学者的合法利益,确保人事工作的公正与权威,从根本上摧毁制售假文凭、假证书市场,人才大市场于1997年11月正式建立了文凭验证中心。从教育部调来了全国高校历年毕业生资料,已录入进库近30万份。只要把求职者提供的文凭证明材料与验证中心信息系统掌握的有关信息对照,即可鉴别真伪。
去年5月,由深圳人才大市场和深圳人才服务中心合并而成的深圳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还承担着深圳市人才市场的行业管理任务。为了引导各区人才市场和其他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健康发展,提高他们的执业水平和服务质量,中心制定了从业规定,对这些机构实行统一审批、统一培训、统一核发上岗证、统一收费标准,为8家人才中介机构核发了许可证,取缔和撤消了54家无证经营和超范围经营的人才中介机构。
就这样,人才大市场的权威地位一点一点地树立起来了。
回首发展历程,郑举武主任深有感触地说:“深圳人才市场建立以来之所以能始终保持旺盛,市场持续火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深圳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市场机制,市场主体能较充分地到位。今后一个时期,要建设好人才市场,抓机制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