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树人为本——台湾农业考察见闻之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14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树人为本
  ——台湾农业考察见闻之四
  本报记者夏珺
  在台湾,记者听到这样一种说法:种水稻是祖父、祖母的事儿,种水果是中年人的事儿,花卉才是青年人的事业。这个说法正是台湾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妇女化趋势的写照。正由于农村劳动力的老龄化、妇女化,农业科技的作用和提升农民的素质就显得格外重要。
  从我们走访过的台湾农业试验所、苗栗区、台中区农业改良场等科研单位,到大里市农会,甚至到汉光果菜生产合作社这样的基层生产单位,均有农民培训的活动。如台中区农业改良场的推广中心设有比较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及食宿设施,每年都定期举办农村青年的专业培训、农业推广人员的在职培训和农业产销班干部的培训。该场还办有《农业推广专讯》,寄赠辖区内产销班干部及“核心农民”(大概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明白人”)。据说,这些培训都是无偿的,包吃包住。当然,试验所、改良场也不做蚀本的生意,其背后是财政补贴的支撑。顺便说一句,台湾对农业投入的力度是蛮大的。据介绍,从1973年起,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年预算额度从2亿元新台币一下子猛增到20亿元。
  农会的推广部门都配备若干名农事指导员,主要负责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新技术推广是依托农科所、试验场的,农会是纽带,是做第一线工作的。除此之外,农会还负责14—21岁青年农民和家庭主妇的培训,前者叫“四健班”(健心健脑健身健手),后者叫“家政改进班”,包括家庭理财、烹饪等内容。经营得好的农会还设立奖学金,奖励正式会员的子女升学深造。
  我们参观的嘉义技术学院则是一所有着80年历史的农业专业学院,她的前身是嘉义农业专科学校,前年才改成现在这个校名。该院有15个科系,除个别科系外,大部分仍是农艺、园艺、畜牧、兽医、农经、水产等农业科系。记者来到农场管理科,科主任许应哲介绍说,这所学校主要招收农家子弟,条件是高中毕业,有一年以上务农实践。农场管理科学制两年,目标是培养家庭农场的管理者。这个科是1984年增设的,至今已培养出1000余名毕业生。令许主任感到骄傲的是,毕业学员中已先后有13人被评为“台湾十大杰出农民”,有15人作为“草根大使”被派往日本、韩国等进行交流访问。难得的是,这些学员毕业后仍与母校保持联系,学校追踪学员的业绩并继续给予指导。许主任拿出学员们写的业绩报告给我们看,我随手翻了几本,内容是家庭农场的经营情况,记录颇为详细,从种子、施肥、防治病虫害到投入产出比分析及经营管理心得,打印得清清楚楚,字里行间透着认真和敬业。
  这个学校的吕明雄教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吕教授50来岁,福建人,谢了顶的前额透着精明。他亲自驾车带我们去看离学校不远的梅山合作农场。据说他经常开着车去看学员的农场,隔一段时间不去心里就发痒。到了梅山,合作农场场长周煌钧出来迎接我们。小周38岁,子承父业与别人合伙搞起了这个以柑桔为主的农场,去年柑桔卖得很火,毛收入达7000多万元新台币。小周边介绍情况,边切开新引种的品种明尼桔柚请我们品尝。我们原以为小周是吕教授的得意门生,其实他是个“业余弟子”。小周认真而诚恳地说:“不是学生,胜过学生。我们农场的柑桔能卖这么好,多亏吕教授的指导哩!”说话间,又有小邹、小林、农会的周女士等几个在嘉义技术学院学习过的学员闻讯跑来看望吕教授,嘘寒问暖,气氛甚是融洽。
  “台湾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和妇女化,迫使我们不得不把科技的推广应用和提升农民素质抓得紧紧的。”台湾农业试验所一位副所长说的这句话记者至今记忆犹新。是的,农业最终要靠科技解决问题,而科技的应用又仰赖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农业劳动力素质这两个“提高”,是两岸农业发展面临的共同课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