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构筑高效农业新格局——山东临沂市罗庄区调整农业结构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14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构筑高效农业新格局
  ——山东临沂市罗庄区调整农业结构纪实
  谢文哲刘荣明王涛
  抓特色,结构调整的“指挥棒”
  不到盛庄镇孙对河村走一走,你无法理解当地花农说的“树墩子就是钱袋子”这句话。该村及其周围的几个村庄沿公路两侧建起了500亩左右的花卉基地。花农们利用当地的木瓜本,一株上嫁接四五个海棠品种,几个月后,花开数枝,朵朵不同。几元、十几元的成本一出手就是上百元、几百元的收入。花农孙炳发不到一分地的海棠还卖了1万多元。盛能集团的鸵鸟、梅花鹿养殖,后盛庄的养狐业也远近闻名……这些各具特色的种植、养殖就是罗庄区结构调整的结果。
  特色是农业结构调整成功的关键。罗庄区早在建区初始就发动各乡镇、村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工则加工的原则,各自选择有特色的主导产业。自1996年起,该区大力实施农业“五个一工程”,即每个乡镇建一处2000亩的高产稳产田,一处1000亩的连片经济田,一处投资200万元的养殖场,一处投资300万元的农副产品加工厂,全区培植100个年纯收入5万元的种植养殖大户,目前已初具规模。
  抓龙头,结构调整的“助推器”
  为了架起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桥梁,对农副产品进行多环节、多层次的加工、增值,罗庄区委、区政府狠抓龙头企业建设,以此作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助推器”。
  按照大规模、高起点、好效益、带动能力强的原则,全区确立了沈泉庄肉类加工厂、新丰食品厂等十大龙头企业,在政策、资金、领导力度上给予倾斜,促其上规模、上档次,开拓市场,增强辐射带动力。华盛集团总公司原是沈泉庄村日宰生猪200头、冷库贮量300吨的小型企业,近两年,该村连续投资1亿多元,先后建起了大型现代化养猪场,日产300吨的饲料加工厂,技改扩建了宰杀生产线和冷藏厂,上马了20多条火腿肠生产线,带动了全区养猪业的大发展。这些龙头企业的壮大,大大加速了该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以畜牧业为例,通过建小区、抓大户、上规模,全区各类畜禽养殖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上升到42%。
  抓科技,结构调整的“点金术”
  在结构调整中,罗庄区重点抓了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推广和应用。3年来,全区共引进农作物优良品种40多个,花卉苗木品种60多个,畜禽品种20多个,增产幅度在30%以上。特别是20多项实用农业技术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全区涌现出几十个科技示范村和近千个科技示范户。
  农口部门还结合自己的业务特点,相继建成“四大科技园”:农业局的高产农业科技园和作物种子科技园,每年调进各种良种100多万公斤;畜牧局的畜牧良种科技园目前已繁育各类畜禽良种2万余只;林业局的林木花卉科技园培育了几十种优质苗木;农机局的千亩农机示范基地,等等,都在结构调整中发挥了科技先导和辐射带动作用。
  抓服务,结构调整的“保护神”
  罗庄区从稳定农村政策入手,突出抓了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不变政策的落实,严禁在“高价承包土地”上做文章,全区现已有85%的村庄完成延长土地承包期工作,使农民种上了“放心田”。
  区、乡镇、村都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给予政策上的优惠,特别在资金、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照顾。乡镇、村企业每年都拿出3%—5%的利润用于农业发展。3年来,全区直接投入农业的各类资金已达1.8亿元,农民群众的资金投入每年都在1亿元左右。区里在资金和物资投入上集中力量办大事,每年搞1至2项关系全局的重点水利工程,增强了农业的发展后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