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绥芬河印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13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记者见闻

二十多年前,绥芬河还只是东宁县下辖的一个人民公社,如今已崛起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国境商都,并有十项指标居黑龙江省第一位。这一变化从何而来?
绥芬河印象
本报记者胡斌
3月,记者来到位于中俄边境的口岸城市绥芬河。虽然积雪尚未消融,寒风依然凛冽,但春天的喜气已在边城人们的眉梢上跳荡。绥芬河一年一度的灯节经贸旅游洽谈会正在这里举行。
走在因山势而起伏的大街上,很快就能发现这座城市迥异于其它城市的地方:大街小巷的店铺匾额几乎家家都用中俄两种文字书写,扛着大包小包金发碧眼的俄罗斯商人随处可见。谁能想象得到,1975年,绥芬河重新设市之时,这里还只是东宁县下辖的一个人民公社,当年的财政收入只有18万元,而今天俨然已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境商都。1998年,全市实现对外贸易6.2亿美元,过货量147万吨,分别占黑龙江省对外贸易额的49%和外贸过货量的69%,占了全省边贸的半壁江山。陪同采访的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曲开洲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绥芬河市有10项指标居全省第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000元,人均财政收入2327元,居民人均存款29895元,城市人均住宅面积12.5平方米,百人拥有小汽车6辆,百人持有电话32部……
变化缘何而来?在刚落成不久的博物馆,随着讲解员娓娓道来的解说,我们重温着这个百年口岸的沧桑历史,从中也找到了一些历史的轨迹。1896年,沙俄用一纸《中俄密约》攫取了中东铁路的筑路权,1903年,中东路全线通车,绥芬河作为滨绥铁路和俄罗斯远东铁路联接点而显得重要起来。20年代,军阀张宗昌任绥宁镇守史期间,在绥芬河开放烟、赌禁令,数以万计的烟农涌进来种植罂粟,绥芬河一度出现了畸形的繁荣,然而,当支撑“繁荣”的罂粟被禁种、走私贸易被杜绝之后,绥芬河也随之衰落下来。建国后,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绥芬河这颗本该耀眼的边贸明珠一直被尘封着。直到1992年,绥芬河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沿边开放城市之后,绥芬河才又焕发出夺人的光彩。
绥芬河因边贸而走向繁荣,要写绥芬河的边贸,就不能不提青云市场。青云市场坐落在市中心商业区,是中俄互市贸易的一个重要场所,不仅在绥芬河,就是在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也闻名遐迩,虽然营业面积、摊位只有内地中等商场的规模大,然而每年的营业额却高达20亿元人民币,足可与大型商厦媲美。青云市场工商管理所的小马告诉记者,这个市场的业户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日客流量达3万人次,外商最多时可达2000余人。记者走到一位新疆维吾尔族小伙子的摊位前,只见他流利地用俄语同俄国商人打招呼,讲价钱。一了解,原来工商所先后为业户举办过两期免费的俄语培训班,现在绝大多数业户都能用俄语同俄商交流。
如今,走向开放的绥芬河人更懂得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投资环境。为了保护投资商的利益,市政府最近专门给一批投资者颁发了投资商身份证,它像一道护身符,凭它,可以拒绝任何单位不合理的检查、摊派和吃拿卡要。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绥芬河人迎来了自己的第十一届灯节经贸旅游洽谈会。在喧天的锣鼓声中,在开怀的碰杯声中,绥芬河人又签下了一摞厚厚的订单。2.36亿美元的对外贸易合同,4.1亿元人民币的招商引资额,使绥芬河人脸上乐开了花。绥芬河,再一次成为投资的热土。(附图片)
满载而归的俄罗斯客人。周长有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