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一心为兵——沈阳军区总医院为兵服务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14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一心为兵
——沈阳军区总医院为兵服务纪事
新华社通讯员顾传龙新华社记者窦广生张宝印
军徽下的“红十字”在为兵服务中熠熠闪烁,白衣战士在为兵服务中展示风采。在全军组织的对军队28所大医院出院患者问卷调查中,沈阳军区总医院是医疗质量信任度最高的5所医院之一,护士技术满意率达95.83%,名列全军榜首。
同在一个绿色方阵,总医院的医护人员把爱倾注在为战友、为英雄的康复治疗上。
去年3月18日,空军某部战士、飞机充氧员李伟在给飞机充氧时,为抢救国家财产,全身重度烧伤。某部医院紧急救治脱险后,因瘢痕挛缩造成双眼睑外翻,上、下唇外翻,不能闭眼,颌颈粘连,不能抬头,手指也粘到了一起,极度痛苦。
总医院得知这一消息,立即派整形外科主任柳大烈博士去会诊。由于病情复杂,总医院领导决定将病人接回来治疗。全院大会诊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经过8次分期手术,李伟受损器官的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眼睛能正常闭合,头也可以抬起来了,手指分开后能够和正常人一样拿东西、写字,生活可以自理,今年春节前康复出院。
在大庆抗洪中因救战友而造成胸椎体骨折脱位并完全性截瘫的某集团军炮兵旅战士、“抗洪铁人”刘小强,于去年8月4日被护送到总医院,院党委当即决定对他实行“特医、特护、特药、特食”,并组成了由外科知名专家张新生负责的专家组,抽调全院最好的护士组成特护组,随时保证刘小强用到疗效最好的药。
为了战友,总医院的官兵默默地奉献,忘我热忱地服务。那是1981年深秋,某部副军长陶云光昏倒在演兵场,因脑基底部出血,造成右侧肢体偏瘫,不能行走,混合性失语,从此一直住在总医院治疗。18年来,他的经治医生换了8任,护士换了几十人,离任前都是一点一滴地介绍患者的病情和应注意的护理细节。厚厚的病历册医嘱记录单,详细记载着医护人员会诊抢救、基础护理和上万次的处置,使陶云光一次又一次转危为安。一位重瘫痪者18年无褥疮、无压破、无关节固定、无严重肌萎缩,这在护理史上也属罕见。
总医院党委在实践中感到,为兵服务不仅要体现在院内医护人员抢救治疗和派出医疗队送医送药,而且要充分发挥总医院在全区部队内医疗技术辐射作用,带动基层部队医疗单位普遍提高为兵服务的整体水平。
去年11月是总医院建院50周年。他们纪念不搞大型庆典,不讲排场讲为兵服务传统,不请名人请专家,探讨精益求精的为兵服务之道。为了壮大为兵服务的力量,医院与基层部队的医疗单位制订技术协作计划,签订技术挂钩帮带协议书,派出医疗小分队手把手地传技术,为基层医院培养技术骨干。采取定期与基层医院进行学术交流,传递最新医学信息的方法,拓展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近年来,平均每年有40余名技术协作单位的医、药、护、技人员到总院进修学习,这些同志回去后成了医疗技术骨干。有4所基层医院的科研奖实现了零的突破,共获得四等以上军队科技进步奖、医疗成果奖80余项。
务实的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使总医院的许多先进医疗技术在基层医院扎了根,并在为兵服务中得到了应用。总医院新近开设了远程会诊业务,努力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成立了沈阳军区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指导全区部队医院合理用药。基层部队医疗单位称赞总医院为基层部队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