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朝鲜重视文物保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15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朝鲜重视文物保护
本报驻朝鲜记者赵嘉鸣
朝鲜中央历史博物馆坐落在首都平壤市中心金日成广场。近日在采访该馆过程中,朝鲜党和政府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在这方面取得的经验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几十年来,在金日成主席和金正日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朝鲜文物保护工作得到高度重视和飞速发展。早在1948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金日成主席领导的朝鲜人民委员会就颁布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决定。在朝鲜战争中,历史古迹和文物遭到了严重破坏,在战后恢复重建时期,挖掘、抢救文物工作和新城市建设得到了同步进行。1994年4月召开的最高人民会议九届七次会议上通过的《文物保护法》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从中央到地方各道、市、郡组成的四级“历史古迹文物保存委员会”是朝鲜指导文物保护工作的专门机构,这个委员会由内阁副总理、公检法、建设、农业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中央历史博物馆馆长张正新是这个委员会的委员,他告诉记者,委员会每年召集数次干部协议会,对全国文物保护工作进行总结和部署,在组织上确保了文物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在资金投入上,中央政府在国家预算中拨出的文物保护专款逐年递增,并在地方各道市建设了数十个博物馆,形成由首都平壤辐射至全国的博物馆系统,使文物的开发、挖掘、保管及再建工作形成有效的综合管理体系。
张正新馆长说,朝鲜文物保护工作不仅得益于党和政府的重视,也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在建设平壤市统一大街时挖掘出大批文物,建设者们果断停止施工,并通过工程指挥部请来了文物专家组进驻工地现场,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前提下使大批珍贵文物得到及时保护和处理。每年4月和11月是朝鲜全国法定的文物保护月,保护文物已经成为朝鲜老百姓的共识和自觉行为。家在平安南道安州市的李京行、平壤医科大学教师申载川等个人向国家捐献的文物就多达几百件,其中不乏一些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的珍品。朝鲜中央历史博物馆近年来收到的公民捐献文物总数共计13万余件。
“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它对历史研究的贡献上,更在于文物保护工作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紧密结合。因为只有了解民族的悠久历史才更有利于在今天创造辉煌的业绩。”张正新馆长介绍说,中央历史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通过组织各类文物展来展现朝鲜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激发参观者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从中央国家机关的部长级领导到各企事业单位的职工都有计划、有组织地来博物馆定期参观文物展。博物馆还将文物展制做成影像资料,由专门的讲解员深入工厂、农村、学校和部队进行介绍。这些举措在加强国民爱国主义教育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金日成主席生前十分重视朝鲜的文物保护工作”,张正新馆长深情地说,90年代以来金日成主席不顾年事已高,多次亲自召集文物工作者开会,研究和部署有关工作,并和他们一起到开城等地对历史古迹进行实地考察。“朝鲜文物保护工作凝聚着金日成主席的心血,我们将继承他老人家的遗志,对文物保护工作常抓不懈,让那些蕴含着民族精神、标志着历史变迁的文物为今天的人们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
(本报平壤4月12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