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提倡融会贯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15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提倡融会贯通
孔祥文
学习理论,方法问题很重要。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融会贯通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在理论学习中应大力倡导。
所谓融会贯通,就是把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而达到系统透彻的理解。《朱子全书·学三》中讲到“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融会贯通要求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做到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掌握理论体系,把握理论精髓,并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深化理解。融会贯通与学以致用是统一的。融会贯通是精通,是真学;学以致用是会用,是真用。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当然,融会贯通不仅仅是学习方法、学习要求,还是一种学习过程、学习效果,更是一种学习态度、学习风气,一种老老实实的态度,一种扎扎实实的学风。
做到融会贯通,从根本上说,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此,特别要注意扫除主观主义的思想和作风。主观主义的主要特点是,不从实际出发,不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忽视客观事物的具体特点,单凭个人愿望、想象或书本盲目地决定和处理问题。在理论学习中,主观主义危害很大,可以具体表现为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是轻视感性认识,片面夸大理性作用,不从实际出发,而从个别词句出发,把科学理论当作教条,拒绝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教条主义者只知道咬文嚼字,照搬照抄,照本宣科,一切都以书本上讲过没有、怎样讲的为标准,书本上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对现实生活的千变万化熟视无睹,不予研究。经验主义是轻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把局部经验神圣化,把它说成是普遍真理,到处搬用。经验主义者往往囿于一域,故步自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实用主义则对理论采取庸俗的态度,一切以自我、本单位、本部门的利益为准绳,断章取义,各取所需,甚至随意曲解理论的原意和精神。抱实用主义态度的人只对合乎自己口味和需要的词句感兴趣,只关注对个人或小团体眼前有利的东西,合意者取之,不合意者弃之。这些人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形式主义则是热衷于做表面文章,追求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既不下功夫学习和掌握科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也不下功夫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持形式主义态度的人在理论学习中往往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甚至表现为说一套做一套,对人一套对己一套,对上一套对下一套……上述主观主义的种种不良学风,虽然表现在一部分人身上,但害人害己,危害极大。它们是一种投机取巧的态度、浮躁轻薄的学风。这样的“理论学习”,取不到“真经”,学不到“精髓”,更谈不上融会贯通。因此,只有扫除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形式主义这些拦路虎,才能做到融会贯通。
做到融会贯通,必须下功夫读通读懂原著。这里一方面是多读、熟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能掌握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观点;另一方面是会读、读好,即寻求科学理论各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理论体系,把握理论精髓,掌握科学理论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就是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既要根据实践变革的要求,从总体上领会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精神,又要从各自的工作领域对理论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钻研和深入理解,从而使理论学习伴随新的实践、新的任务而走向更高的境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