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阅读
  • 0回复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15
第9版(理论)
专栏: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曹玉书
朱镕基同志在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多年重复建设造成大多数工业行业生产能力过剩,经济结构矛盾更加突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以促进结构的优化和质量、效益的提高。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
所谓产业结构升级,是指三次产业之间和每次产业内部,从既有的均衡与协调出发,通过技术进步、产业和产品创新,形成从量到质的突破,实现新的均衡与协调。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成长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在新的经济成长阶段,经济生活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社会总供求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大量商品出现相对过剩,供给质量不高,这就决定了必须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打破既有的低层次的供求平衡,解决相对过剩问题,达到新的更高层次上的平衡。由于买方市场的强劲约束,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出现了重要变化。在经济增长面临的问题不再是需求膨胀而是需求不振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在产业结构升级这样的内生因素上寻求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内容。调整经济结构,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应该把增量调整与存量调整结合起来,在对过剩的生产能力进行必要压缩的同时,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新的良性循环。进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搞好国有企业,应该在制度改革、机制创新、改善管理的同时,通过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解决国有企业由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质量和档次上不去而造成的竞争力不强问题。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途径。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内外两个市场逐渐融为一体,国界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打破,我们的产品不仅在国外市场而且在国内市场上都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因而,只有坚持以质取胜战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培育和造就竞争力强的产业和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措施。在当今世界,国际金融资本膨胀,在全球范围自由流动,构成一种虚拟的金融经济,并逐步与实物经济脱节,具有膨胀速度快、风险大、回报高、流动性和投机性强、易形成泡沫、对经济可产生巨大传染性破坏等特点。从国际经验看,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升级缓慢,是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发生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汲取这些教训,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取得应对经济周期主动权的治本之道,也是规避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在经济发展中,经济总量的增长与产业结构的优化,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既是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保证,又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保证和动力。在经济成长新阶段,要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为经济增长提供空间,培育带动力量。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保证。从宏观上讲,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全社会的经济效益集中体现在结构优化、资源最佳配置上。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在资源总量中提高技术要素的比重,才能形成1加1大于2的结构效应,收到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我们要摆脱高速度、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充分挖掘增长的潜力,实现高速度与高效益的统一,将经济发展引到集约型增长方式上来。为此,必须紧紧抓住当前经济发展已有相当积累、市场机制作用加强、实行扩大内需政策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取向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一是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合理配置资源,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使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均衡和协调发展;二是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提升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增大产品和装备水平的科技贡献率,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三次产业的整体结构要通过积极调整,实现优化。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是产业结构重心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继而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过程。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就是要继续加强第一产业,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从各次产业来看,都有一个内在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问题。产业结构升级是各次产业内部主导产业或产品不断提高的过程。要积极推进各次产业的优化和升级,提高质量,提高档次,提高效益。第一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任务是调整、优化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使农业现代化建设登上新台阶,商品化、专业化、产业化的程度明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要调整农产品的内部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协调发展。在保持主要农产品充足供给的基础上,适应人们膳食结构变化的要求,改变以粮为主的传统结构,注重营养化、多样化。第一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把先进适用技术与高技术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农业的集约化经营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第二产业的结构升级,要注意解决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严重、效益低下的问题,着力发展高技术产业、装备工业,并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第三产业结构升级的重点是加快金融、信息、中介咨询等新兴产业发展。同时,大力发展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大吨位轮船、光纤通信等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首要任务。必须千方百计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渗透和带动作用,使各产业在升级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良性循环。要在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环境保护、海洋工程等领域,增加投入,加快发展,建立并形成高技术产业群。加强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指导和协调,研究制定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提出高技术产业发展指南。为高技术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财税、金融、投资、价格和进出口等政策上给予支持,在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上优先使用国产高技术产品,加大财政对高技术产业的投入,加快建立高技术产业发展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和支持建立高技术项目中间试验基地。政策性信贷资金应向高技术产业倾斜,增加对高技术产业的贷款。探索和试行高技术产业项目融资体制,增加高技术企业股票上市规模,逐步建立高技术产业债券发行制度,增强企业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
努力振兴装备工业,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装备工业是支撑经济发展的战略产业,具有需求弹性大、产业关联度高、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强、科技含量多等特点。集中必要的财力和物力,结合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国家投入一定比例资本金,对有关科研开发项目给予资助,适当安排政策性贷款,搞好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创新,提高自主开发能力,推进关键设备的国产化,提高我国装备工业技术水平,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抓紧制定城市交通设备和环保设备等国产化专项计划,并尽快组织实施。大力提高装备工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改进产品质量和性能,降低生产消耗和成本,提高技术密集型装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用高技术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是我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由之路。要及时地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加传统产业的知识和技术含量,使传统产业不断涌现出新的好产品,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充分发挥现有基础的潜力,提高投入产出效益,把着眼点放在增加品种、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提高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推广节能降耗、综合利用和提高环保效益的新技术为重点,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
积极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措施。要注重发展信息技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继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移动通信、数字化电子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大力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信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软件建设,深度开发信息资源,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清除各种障碍,提高信息的社会化程度,搞好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途径和要求
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强大动力。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中,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及时放开应当由市场调节的经济活动,确实做到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市场,依靠市场,服从市场。对落后的生产能力,要通过市场的作用强行淘汰。对先进的产业,则通过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推动其形成与发展。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必须依靠经济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
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要实施科技的跳跃式发展战略,敢于向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科技挑战,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费用,开辟新的生产和消费领域,把科技进步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和新产品的开发,提高整个经济增长的科技贡献率。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力量源泉。要积极推进组织体系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带动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并根据需要与可能,在推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培育和造就科技含量高、拉动作用大、增长率高的新兴产业,吸引社会资源迅速聚集,形成一系列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不断完善宏观政策。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为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政府应该进行有效的宏观管理,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为产业结构升级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国家财政要对产业结构升级给以积极的支持,对那些技术创新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等市场难以调节的问题,政府应运用财政手段帮助解决。采取包括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产业投资基金等办法,支持产业结构升级。注意运用货币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对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项目,银行应积极贷款。优先安排高技术企业股票上市,充分吸纳社会资金。大力推进金融工具的创新,发展高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在投资政策上,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为导向,引导全社会资金更多地用在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的项目上。
切实改善微观经济基础。企业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主体和微观经济基础。企业的实力与竞争力,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标志。从战略上考虑,为增强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必须进一步提高各类企业的素质,上技术,上水平,上档次。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中,应培植、发展一批大集团和大公司,注意调动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技术企业的积极性。在千方百计搞好国有企业的同时,充分发挥非国有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须处理好四个关系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前提条件。在实行扩大内需政策的过程中,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改变基础设施的落后状况,改善人们的住行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为产业结构升级奠定基础。同时也要看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难以直接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些公益性项目的经济效益也不明显,需要较长时期才能收回投资。所以,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一定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培育出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与开拓市场的关系。需求是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盘。应该抓住人们的消费需求发生变化、要求提高生活质量的机遇,按照市场需求,积极地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促进产业、产品、产量的优化组合,扶植战略产业,增加短缺产品的产量,减少过剩产品的产量。努力使产业结构同市场需求相适应,迅速吸收新技术,实现资源在产业间和产业内的优化配置,形成最优的产业结构,为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改善市场供求关系创造条件。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关系。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应通过增量调整来带动和促进存量调整,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可以说是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过程。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选择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一定局限在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特别是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完全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咨询产业更应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在推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培育和造就知识密集型的新产业。通过这些高增长率的新兴产业,吸引社会资源急剧积累,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与增加就业岗位的关系。产业结构升级标志着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对劳动力就业会产生很大影响。一方面,要坚持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以增加劳动力就业,最终通过工业化的推进,带动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