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欢迎你,朱总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16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欢迎你,朱总理
本报记者张祝基马世琨
“欢迎你到美国来,朱总理。欢迎你到白宫来,欢迎你到美国来。”4月8日上午,克林顿总统在白宫南草坪为应邀正式访美的朱镕基总理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他在致词中所说的第一句话里就连用了三个“欢迎”。克林顿总统的这句话是开场白,也可以生动概括朱总理此次访美活动。这次访问中人们最常用的词就是“欢迎”。
4月6日上午9时,当朱总理一行乘坐的专机降落在洛杉矶国际机场时,正下着大雨,刮着大风。但风雨丝毫没影响欢迎人群的热情。他们中有政府官员、企业界人士、华侨华人代表以及年逾七旬的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阿曼森夫人等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按礼宾安排,朱总理通过红地毯以后,就应乘车离去。但是他快步向摇动着中美两国国旗冒雨迎候的人群走去,并热情握手。风摇动雨伞,雨落在朱总理的身上。朱总理的夫人劳安一边向欢迎人群挥手,一边弹去丈夫身上的雨水。朱总理抵美后多次讲述当时的欢迎场面令他感动的心情。有的媒体说,“朱总理再次流泪了”,也有的媒体在报道中使用“哽咽”这个词。它们都认为中国总理坚强务实,内心对人民感情细腻、丰富,这一点很受欢迎。
朱总理抵美后,先从西向东,由洛杉矶到华盛顿,再折回中西部的丹佛、中北部的芝加哥,最后又去东部的纽约和波士顿。行程匆忙,一两天就换一个地方。不管飞机抵达是在白天还是晚上,也不管是下雨还是刮风,中国客人受到的欢迎在各地都一样隆重热情。朱总理一行抵达美国首都华盛顿时,欢迎的人群来自美国20多个州。有的来自南方的休斯敦,有的来自乘飞机也要飞四五个小时的西部旧金山。
有40多名来自远离华盛顿的一个小镇的居民,有老人也有孩子,特意自己租车开到安德鲁斯空军机场欢迎朱总理。这是他们专门开会讨论后作出的决定。有些孩子还为此贡献出自己的零花钱。记者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回答简单而朴实:为了在机场上向朱总理一行挥动一下中美两国国旗,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意。
在过去20多年中,中美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发展。美国人讲实际,随着对中国了解的增加,他们对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扩大两国间在各个方面、特别是在经贸方面的合作越来越明确和积极。
一位记者同行在丹佛乘出租汽车时,司机说,他对中国总理此次访美非常高兴。丹佛近四五年来发展很快,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同中国的合作不断扩大与增加。他认为,朱总理访问美国为美国、也为丹佛提供了新的机会。
访美期间,朱总理的演讲总是伴随着掌声和笑声,有关的情节也成为各种媒体报道的亮点。这里舆论说朱镕基坦诚、风趣、幽默、善解美国人的性格特点,使美国公众容易理解他,容易理解中国。4月8日晚,朱总理应邀出席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和美中协会等七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晚宴,并发表演说。在对东道主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以后,朱总理说,“我不敢给你们送礼,怕被说是‘政治捐献’。但我可以答应一点,即如果你们去北京访问,我一定同你们见面,并同你们握手。”说到这里,全场掌声和笑声连成一片。
4月10日,朱总理在丹佛出席科罗拉多州州长为他举行的欢迎晚宴时,他讲述了当天他在丹佛市16街步行参观一些商店的情景。他说,他看到一些中国产品,但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他说,他买了两顶美国帽子,以帮助消除中美贸易逆差。等听众捧腹大笑以后,他又说,“不过,是你们州长出的钱”。大家更是笑得前仰后合。接着,他又讲述了当天参观摩托罗拉总部的事情。他以一件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高科技产品为例说,这件产品价格1万美元,其中关键部件读写磁头是美国生产的,价值9000美元,中国只能拿到剩下的1000美元。这时,听众发出了会心的笑声,理解了中美贸易逆差的某种原因。随后,他又话题一转说,那个只值1000美元的产品,在美国没有人愿意干,而在中国却可以创造两个就业机会,用一个简单的比喻说明两国经贸合作可以优势互补的。听众不由自主地表示赞叹。
访美期间,朱总理多次用活生生的事实批驳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他说,应该把“中国威胁论”改为“中国机遇论”。这一观点正在得到美方人士的认同。他们表示,美国应该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同中国达成一致。这可以使美中双方互惠互利,也可以使世界贸易组织变成一个完整的世界性组织。很多国会议员对中美双方未能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达成协议表示失望。有个国会议员悄悄告诉朱总理:“很抱歉。等两个月,我可以保证我们会赞成那个协议。”
朱总理一行乘坐的专机即将飞离波士顿国际机场,历时8天的访美结束了。正如伊利诺伊州副州长科琳·伍德在芝加哥举行欢迎朱总理的宴会上所说:曾经有人写过,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东西方永不相逢。但朱镕基总理的这次来访却使我们在林肯的故乡相逢了。我们希望与中国作为伙伴和朋友相处。这里有舆论评述说,朱总理访美是继中美两国元首成功互访后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喜事,是中美两国人民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是中美关系特殊发展阶段的一件大事。
(本报波士顿4月14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