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压锭压掉了什么——纺织突破口一年述评(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15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压锭压掉了什么
——纺织突破口一年述评(上)
本报记者彭嘉陵
对于中国纺织工业来说,199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国有纺织企业改革解困突破口战役终于全面铺开。纺织行业抓住本世纪末最后一次历史机遇,开始了以“压锭、减员、增效”为主要内容的大调整。一年下来,成效是明显的:全年共压缩淘汰了512万棉纺锭,分流安置了66万下岗职工,实现减亏26亿元。
如何看待这个成绩?国家经贸委副主任、纺织压锭调整扭亏领导小组组长石万鹏说,突破口三大战役中,压锭超额完成原定480万锭计划,分流超额完成原定60万人的计划,减亏30亿元的计划虽然差一点没有完成,但取得今天这个成绩也实属不易。
是的,同1991年至1997年6年仅压缩21万锭比起来,这一次纺织压锭可以说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应该说,1998年纺织行业结构调整所取得的进展,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制止了纺织工业多年没能解决的重复建设。正如朱镕基总理1997年底在上海调研时所说,多年来纺织压锭一直压不下来,关键在于重复建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边压一边涨,因而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这次压锭,政策力度大,坚决制止住了转移和变卖淘汰的落后设备的行为,严格制止新上棉纺项目,严肃查处各类压锭违纪现象。
——敲掉落后棉纺锭,为纺织行业走出困境争取了主动。由于强调了将压锭与企业重组、减人增效和结构调整相结合,极大地推动了纺织地区布局、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在淘汰的512万锭中,大中型企业占81%,其中56%的企业兼并重组。同时,减轻了国有企业历史债务重和人员过多的压力,提高了行业抗风险能力。虽然压锭、减员的效益体现还有一个过程,但国家纺织工业局局长杜钰洲认为,1998年纺织业通过压锭重组已经尝到了一些甜头。从对16个省市跟踪统计的情况来看,前11个月棉纺减亏,针织盈利。就整体来看,在1998年国内外市场剧变,远远超过预期影响的情况下,纺织行业没有再度陷入更加困难的局面,而是保持了减亏的势头,这大大坚定了我们脱困的信心。
——敲掉落后棉纺锭,标志着徘徊了5年之久的纺织行业的结构调整,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通过压锭,1998年末,落后棉纺锭的比重已由1996年末的36%下降到23%,棉纺万锭用工已由600人下降到300人左右。1998年国有纺织工业综合指数比上年提高近4个百分点,从总体上反映了国有纺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改善。通过兼并重组,出现了一批效益较好、有一定竞争力的大企业,为产业升级和纺织这个传统产业再现辉煌奠定了良好基础。如无锡市6户企业的30万锭压缩了1/3,都是正在生产的“热锭”,由庆丰集团兼并重组,核销呆账1.4亿元,资产负债率降到60%以下,1998年利润增长一倍。各主要中心城市都有这样一批好的重组企业,使人们看到了压锭重组的前景。
——更为重要的是,纺织突破口首战告捷,标志着国有企业改革和解困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