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京剧新秀满堂辉——上海戏校进京演出先睹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16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剧谭

京剧新秀满堂辉
——上海戏校进京演出先睹记
周桓
物以稀为贵。近些年戏曲上座不佳,多种原因中,缺乏稀罕剧目是很主要的。过去,北京的剧团一年有半年,甚至八个月在外地巡回演出;外地剧团前来补缺。这样,全国各地剧团的交流演出,从演员到剧目,都是难得一见的,有稀罕感。近些年,北京剧团很少外出,也很少有不常见的戏,总是那些熟面孔的演员,演那么几出熟悉的戏,自然失去稀罕感。近日,上海戏校来京的消息传来,便激起不少热爱京剧的人的兴趣。演员还没到,长安戏院的戏票已大量售出。
上海戏校这次来京,共有优秀学生四十余位,将于4月17日至21日演出六场。其中除已经给北京观众留下极好印象的“余派”女老生王珮瑜之外,还有小生王凯,“梅派”青衣郭睿玥,旦角奚鸣燕、徐佳丽等。这些小娃娃,最大的不过二十岁,最小的仅十七岁,可谓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别看他们年纪不大,舞台上的火候可不小,演唱功力也不凡。
王珮瑜,这位年仅二十岁的女老生,演唱很得“余派”神韵。台风大气、身段稳重,唱来沉着,不见稚嫩,不带女气,给人以苍劲感。《捉放曹》的“宿店”,《骂曹》的击鼓等,难度都很大。唱,不仅要唱得字正腔圆,唱出韵味,还要唱出角色当时的心态、情感;鼓,不但得打出技巧,还不能只顾技巧忘了人物情感。小小年纪的王珮瑜,竟然达到要求,唱出陈宫的心神不定,进退两难,孔明的沉稳冷静;弥衡在打鼓时,还有观察曹操动静的表示。她的演唱,获过多种大奖。这次进京演出,观众还可以看到她在《杨门女将》这出大戏里,前扮宋王、后饰采药老人的风采。
艺宗“梅派”的郭睿玥,在《宇宙锋》、《捧印》等戏里,展示出学“梅”的功力。除去唱、念中的“梅派”韵味很足,《宇宙锋》中的“装疯”,绝没有造作感,可见身段、水袖的美和表演的自然流畅。铜锤花脸,应嗓音洪亮,气势雄壮,在《探阴山》等戏里,耿露这位小女孩显示出独到的“裘派”韵味,举止丝毫不显女气。她和王珮瑜,正如前辈京剧大师荀慧生先生指出的:“男演女,要在台上是女,台下是男;女演男,要在台上是男,台下是女,这样才算得上好演员。”
这次上海戏校带来的大戏,还有一出奚鸣燕主演的《白蛇传》;折子戏也有两出久不见于北京舞台的《三战张月娥》和《蒋平捞印》。前一出为武旦戏,早年上海的齐淑芳曾在北京演过,这次由吕琳主演,其开打、翻跌干净、利落,出手快捷、稳准,以及体现出身手的矫健,显示出基本武功之扎实。后一出为武丑戏,张森扮演的蒋平,不仅翻跌灵巧,武技娴熟,而且念白脆,吐字清,喷口有力,全面体现出武丑的特色。
上海戏校能出这么多这么好的人才,演出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是该校自1992年成立以来一贯坚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普遍培养、重点提高”的教育方针;尤其是老旦艺术家王梦云女士自1994年担任校长以后,狠抓教育改革、教学进度与质量,坚持开门办学,不断邀请当地和北京、江苏等外地京剧名家到校授课的成果。学生们学会近一百出戏,于每周六、日公演,一年里四十多场的实习锻炼,也与此有关。(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