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我与水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16
第11版(美术世界)
专栏:

我与水彩
关维兴
我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及罗马尼亚博巴教授那里学习油画,何以画起了水彩?原因有三:其一,我所处的环境长期来无法让我坚持和发展所学油画;其二,水彩独具的韵美、生命力及表现力也深深的吸引着我;其三,在我国虽然从事水彩的人相当众多,涵盖的年龄段也宽,但却因种种原因使其得了一个小品的印象。
我想,要破除水彩的小品印象,就要加强其分量感。分量感不只在于主题难与易、画幅大与小、画法工与写、色彩厚与薄、制作时间长与短,全在于内涵,也即一件作品所包含、传达的情趣,尤以情为重。
作为人物作品,情主要是内在情感。这内在情感的刻画可不仅限于会做表情的五官,还要依仗被称作第二表情的手足以及躯干的动势,甚至衣纹。因为这些动态依据不同的内心情绪所生成,也就是特有的内心情感决定着特有的外在动态,我们必须善于捕捉到这些,并借助它们返回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作为风景作品,情为意境,意境就是超越“画什么像什么”之上的能触动读者情绪的那种感染力。作为静物,则可着重于趣。总之,舍去情,难以取得水彩作品的分量感。
读关维兴的作品和短文,颇感受益之余,也为作者所言水彩画的“小品印象”触发联想。这些年,我国美术事业蓬勃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如漫画、年画、宣传画、连环画等画种相对不景气的现象,这虽有其一定的客观原因,但也不乏一些画家将其归为“小品”画种而不屑为之。
正如人不该有贵贱之分,画种也不应有大小之别,若有也应体现在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上。记得艺术名师古元在肯定一件画幅很小的版画《春》时说,作品的创作成败不在它的大与小,有的画看似很小,但它可包容一个世界,有的画搞得很大,但空洞无物。作品如此,画种也如是。
时代是多姿多彩的,人民群众对艺术作品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期待更多像关维兴这样执著的水彩画家和漫画家、年画家、宣传画家、连环画家。
——编者(附图片)
远眺的新娘(水彩画)关维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