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向癌症宣战与命运抗争——来自北京杏林苑癌症患者康复信息中心的报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17
第5版(社会调查)
专栏:

向癌症宣战与命运抗争
——来自北京杏林苑癌症患者康复信息中心的报道
本报记者杨立新
在首都北京,有一支由1000多名癌症患者组成的自救互助组织——北京杏林苑癌症患者康复信息中心。4年多来,他们以“热爱生命、豁达乐观、自强不息、拼搏奉献”的抗癌精神,奏响了一曲向癌症宣战、与命运抗争的生命凯歌。
4月11日早晨8时,我随来自京城八区的杏林苑抗癌登山队的40余名队员,齐集在北京西郊香山半山腰的平台上。他们中间最年长的已有75岁,最年轻的也近40岁。有的在一起唱歌跳舞,有的驻足眺望,有的则奋力地向香山主峰香炉峰攀去。看着这些昂扬乐观、充满朝气的人们,记者怎么也难以相信他们都是身患癌症的病人。
其实,这已成为香山一道固定的“景观”了。每周三和周日,在香山蜿蜒的山道上,总会出现杏林苑抗癌登山队员们奋勇登攀的身影。正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康复活动和倡导自强不息与癌魔抗争的精神,杏林苑癌症患者康复信息中心探索出一条群体抗癌的新路。他们通过对癌症病人进行心理调适,指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扭转心态,战胜对癌症的恐惧。同时开展健康有益的群体活动,让癌症病人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进行体能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他们把每年9月份的第四个星期日定为“抗癌明星联谊日”,每年6月份的第四个星期日定为“抗癌日”,让病友相互交流各自的抗癌体会和经验。他们还为病人寻医找药,传授气功疗法,定期邀请专家举办抗癌知识及养生保健讲座,形成“一条龙”服务,使病人获得身、心、智的全面调整。在这个没有歧视、充满温情的大家庭里,癌症患者们重新唤起了生存的信念和勇气,挖掘了生命潜能,提高了生存质量,使一些人得以走上了康复之路。
每一年,杏林苑都要评选出自己的“抗癌明星”,并结集介绍抗癌明星们战胜癌症的经历和经验,使广大患者学有榜样。他们中有我国患癌后存活时间最长(60年)的韩芝祥老人;有动过10次手术,切除胃、子宫、膀胱、卵巢、结肠5个器官,被称为“刀上健将”的田桂芬;有我国最早的“抗癌明星”高文彬。杏林苑的工作人员,都是程度不同的癌症患者,他们尽管自身有病,却分文不取,主动承担了杏林苑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杏林苑癌症患者康复信息中心主任于长德,是一位有12年病史的结肠癌患者,多年来,他想癌症病人之所想,用尽心力地为其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日夜为杏林苑的事业奔忙,乐此不疲。
杏林苑的事业得到了广大病友及全社会的广泛支持,杏林苑成员、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学生江涛,临终时将自己心爱的一台486电脑和准备结集出版的小说稿酬一并捐赠给杏林苑,以帮助那些像他一样需要帮助的病友。为了实现江涛的遗愿,杏林苑的于长德主任四处奔走,江涛的遗著《再给我十年》终于在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江涛的事迹,也深深感动了出版社的领导,他们将该书的全部利润捐赠给用江涛的稿酬建立起来的“江涛爱心基金”,以帮助更多罹患癌症的人。(附图片)
北京杏林苑癌症患者康复信息中心,经常召集癌症患者聚会,交流治癌、抗癌的经验。图为该中心举办“维护癌症患者权益座谈会”的情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