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同心构筑“立交桥”——合肥推进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15
第1版(要闻)
专栏:

同心构筑“立交桥”
——合肥推进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
本报记者刘杰
编者按:如何落实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是一件大事。说其“大”,就在于这项工作不只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事情,而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需要下岗职工转变择业观念,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
合肥市为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构筑“立交桥”和石家庄市桥西区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作用的实践告诉我们,只要全社会方方面面都能理解和支持这项工作,从本地实际出发,把一项一项的措施真正落实,就一定能把这件事情办好。
在实施再就业工程中,安徽省合肥市围绕“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等难题,同心协力构筑起一座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的“立交桥”。
合肥市负责同志介绍,目前合肥市有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19个企业主管局和179个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再就业服务中心、分中心,符合条件的32448名下岗职工进了中心,进中心的下岗职工签订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协议,按月足额领到基本生活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得到确保;市区58672名国企下岗职工,有30285人得到了分流安置。
去年初,纺织企业拉开调整结构、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序幕,多少年来未能很好解决的“人往哪里去”的问题,无情地摆到了政府面前。市领导认识到,再就业工作不只是企业的工作,而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企业优胜劣汰,职工能进能出,都必须有个“桥”,尽快建立起再就业服务中心,先搭桥梁再“断脐”。他们提出中心建在主管局,发挥行业主管的监督协调作用,指导企业分中心有序操作,从而使几家纺织企业顺利实现兼并重组和职工下岗分流。
此路一通,峰回路转。市里19个行业主管部门全部建立起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所属各企业也各自建立分中心,层层签订责任状。中心、分中心如同生命力很强的一棵大树,撑起保障和再就业一片天。
为了促进中心、分中心就业人员的流动,市里半年一次性预拨保障金,明确下岗职工在中心停留时间少于计划时间,拨出的资金不抽回。如此一来,主管部门不光有压力,还有动力,他们发挥宏观调控功能,从大处入手,重组与分流结合,救厂与就业结合,发展与造岗结合,3年来分流安置了大量下岗职工,仅市经贸委系统就分流安置国企下岗职工3.4万多人。
建立了分中心的停产半停产及困难企业,也纷纷各施招数,广开就业渠道。一轻系统的搪瓷厂把分中心办成竞争上岗的推动器,他们开办了13门专业技术培训,进中心的人经过培训,既可在厂内重新上岗,又可参与社会交流。厂内厂外,市场调节,多向选择,形成全新的用工用人机制;中心、分中心,有统有分,统分结合,建起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就业桥梁。
伴随着再就业服务中心、分中心的建立,合肥市产权交易中心应运而生。产权交易中心的作用不仅在于托管、垫付,更在于盘活闲置资产,促进了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在所托管的1亿多元的资产中,通过拍卖、抵押、租赁、协议转让等方式,已变现、盘活资产数千万元,为企业复苏注入了强心剂。市针织厂有效资产通过转让升值;丝绸厂闲置土地经过开发建成大市场;合肥华元印染公司、安徽华丽丝绸有限公司的部分土地通过产权交易中心的撮合,将与省外大公司合作开发超级市场。
合肥市从1992年创办劳动力市场至今,共办理求职登记9万多人,推荐就业6.45万人。组织了4次大型劳务洽谈会,为3500多名下岗职工推荐再就业。目前,各区县也在筹建区县级劳动力市场。
为了促进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合肥市还坚持不懈地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的社会化程度。去年以来,养老金足额发放率达100%,有50%的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社会化足额发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