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美国人打了一个大哈欠来问候欧元的到来美国心态复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16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美国人打了一个大哈欠来问候欧元的到来
美国心态复杂
本报驻美国记者马世琨张勇
欧元自问世以来,持续疲软。3月26日,纽约外汇市场上欧元对美元比价降到了1∶1.0715的最低点。一家投资银行的交易员说,“欧洲经济增长正在放慢,现在科索沃又在打仗,没人愿买欧元”。
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元趋向坚挺。3月26日,美元对多种货币的比价达到7个月来的高水平;纽约股市也牛气冲天,道指浮动于万点关口。美国经济在持续增长8年之后仍劲头不减,被视为“投资天堂”。花旗银行的货币专家指出:美欧之间的“经济分化”在拉大,双方的货币自然也不例外。
欧元启动时,在美国就没有引起多大反应:外汇市场波澜不惊,主流媒体报道不多,老百姓对欧元更是不甚了了。一家报纸这样说:“美国人打了一个大哈欠来问候欧元的到来。”
实际上,美国对待欧元心态复杂。它认为,欧元对美国既有利,又有弊;从近期看,对美元影响不大,从长远看,挑战不容忽视。
欧元运转正常对美国显然有有利的一面。其一,欧美经济关系密切,贸易量大,如果欧元有助于欧洲经济增长,对美国经济当然也有好处。克林顿总统在欢迎欧元诞生的声明中说,“一个统一的、经济强大的欧洲对美国来说也是有益的”,“一个带动欧洲成功的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其二,欧元使欧洲的市场变得更加统一,有利于美国增加对欧出口和欧美相互投资。今年以来,许多企业和银行纷纷到欧洲抢占市场。美国一位欧元问题专家指出,欧元会带来“跨大西洋合作的飞跃”。
美国经济学家认为,“欧元总有一天会挑战美元”,欧元区的经济实力已接近美国。目前,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为6.9万亿美元,美国为8.5万亿美元;欧元区的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一,1997年出口额高出美国25%。著名经济学家伯格斯滕在《国际先驱论坛报》撰文说:“一旦欧洲央行和欧元建立起信誉,欧元将开始挑战美元”,“以欧洲和美国为主宰的两极货币体系,将取代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日本将作为一个小伙伴而存在”。他预言有一天可能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在国际金融资产中,欧元占30%—40%,美元占40%—50%,其余为日元和其他货币。
欧元何时能挑战美元?美国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近期内欧元不会对美元构成挑战。欧元启动后,各国中央银行和国际基金开始把一部分美元储备转成欧元,但这一过程不会太快,因为人们怕过分冲击美元和美国经济,会对世界经济不利。同时,欧元站稳脚跟也需要时间。有的分析家说,“新成立的欧洲央行需要时间来证明它的勇气,在此之前,美元没有什么好担心的”。美联储前主席沃克尔早就说过,“欧元作为一种储备货币将成为美元的对手,但欧元先要走一段下坡路,因为必然会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欧元眼下的疲软,证明他有先见之明。
从根本上说,美国不愿看到欧元强大,向美元的世界金融霸权地位提出挑战,因为维持美元特权,对美国的好处实在太多。例如,它可以根据需要印发钞票,弥补外贸赤字,还可以用国内货币,填补外债窟窿。至于通过向国外发行美元收取铸币税,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在美国心目中,美欧关系是“领导”与“伙伴”的关系,是美国说了算,欧洲只能听美国的。在政治上、经济上、外交上和军事上向来如此,美国岂能让欧元与美元分庭抗礼?但事情的发展不会以美国的意志为转移,随着欧元的成长壮大,在美欧之间的这“战”那“战”中,无疑会增加一个“美元—欧元之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