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重要的是货币收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19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经济茶座

重要的是货币收入
万兴
统计农民的收入,村干部一般很重视如下几项:田里打了多少粮,栏里养了几头猪,外加池塘里的鱼、山上的水果等。具体到统计方法,他们又常看重“推算”,例如,一只母鸡一天生一个蛋,一月30天,一年300多……其实,这些都是实物收入,带水分的实物收入。人们往往忽视了一个更重要的收入——货币收入,农民辛苦一年到底挣了多少现金。
实物收入当然可以变成货币收入,但实物收入并不等于货币收入。实物收入当前在绝大多数农民的整体收入中仍占相当大的比重,可以说基本上是自给性的。自食自用之余,才可能拿去换成货币。近些年来,城乡物资日渐丰富,各种“卖难”接踵而来,大量实物压在农民手中,农民吃穿是不愁了,但手中没有多少现金,于是,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农民叹息:“有饭吃,没钱花。”
农民没钱花当然不是件好事。下乡调查,问到农民收入,几乎都说增加了,可问到农民购买力,又都说实在不太理想,原因何在?除上面提到的收入不实、含有水分外,关键是农民手中缺钱。缺钱就消费不起,“不是不想看彩电,而是缺钱买不起彩电”。这类现象多了起来,想扩大内需、拉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就得大打折扣。
看来,我们做农村工作不能像过去那样简单提个“增加收入”了,而应该明确指出“增加货币收入”,帮助农民多挣些现金。现金从何来?从经营中来。抓了经营,丰收之后的果实才能变成手中的现金,农村大量闲置的劳动力才能挣到现金。农民应尽快向商品经营者转化,一方面要在商品经营中孜孜以求,克服自身诸如文化水平不高、信息掌握不够等制约因素,另一方面,还需要政府的引导、政策的保障和社会的支持。今后我们在抓增加农民货币收入工作中,要十分注意建立能够保证农民获得利益的机制,使农民不仅获得生产环节的收入,而且能够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