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民航,面对效益挑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20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多年赢利的我国民航业,去年出现亏损,经济效益严重滑坡。特别是大型骨干航空公司亏损严重,被“黄牌”警告,这是多年没有遇到的,怎么办——
民航,面对效益挑战
本报记者刘桂莲
调整运力付诸行动
春节刚过,海南航空公司从广州飞往成都的航班,可载140人的波音737飞机只有一名乘客。这是目前我国民航运力过剩的一个突出典型。据国家民航总局统计,在去年上半年旅客基本负增长的情况下,飞机增加66架。近年来,随着我国航空运输市场的发展,国内的航空公司都相继引进了一定数量的飞机。但随着市场情况变化,出现运力投入过多,航班增加过量,空飞虚耗,导致成本增加。
解剖一个地区、一条航线,也不难看出运力过剩是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拿深圳—北京航线来说,1998年运力的投入大大超过客源的增长,每天提供的可销售座位为1750个左右,最高达到2400多个,而每天承运的人数却只有1000人左右,最少的一天只有770人。效益可想而知。
民航总局提供的数字表明,民航运输总周转量从“八五”的28%、32%、34%降到1996年的12%、1998年的6.3%,而运力调整显然落后于市场的变化。大量增加的飞机,实际上就是重复建设。因此,有计划地削减运力,通过转租、转让、推迟交付,来降低成本就成为航空公司扭亏的首要选择。
今年3月,南方航空公司湿租给孟加拉航空公司的两架波音777—2000型客机,已在达卡投入运营。西南航空公司和尼泊尔皇家航空公司签订了湿租一架波音757,执行国际定期航班一年的协议任务。湿租是航空公司之间的一种特殊租赁方式,在提供飞机的同时,提供机组、乘务、机务和航材。过去,由于运力不足,一直是我国航空公司湿租外国飞机,这次向国外湿租,表明在运力供过于求的情况下,航空公司主动找市场,调整运力。
采取措施制止恶性竞争
民航亏损,根本原因是运力过剩,但企业之间恶性竞争,也是导致全行业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去年,民航在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比上年增长6.3%的情况下,运输收入反而下降9.5%。各航空公司削价竞销,代理市场混乱,造成收入流失。
1997年民航推出的多等级舱位票价折扣措施,本来是符合国际惯例的改革,但在市场容量有限、行业管理跟不上,以及航空公司、代理人缺乏自律性的情况下,这种价格策略很难操作,造成了企业间竞相削价的恶性竞争。各航空公司为争夺市场,变着价格手法招徕顾客,“暗扣”、“免票销售”等促销手段的出现,使多等级舱位管理变成乱打折扣,不计成本的盲目削价。1998年,全国民航各级销售代理人近1万家,代理销售份额占到销售总量的近80%。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过分依赖销售代理,放松了对销售代理的监管,不管销售代理以怎样的价格销售,每卖出一张票,航空公司都要向其返还3%,或者谁给的代理费高就卖谁的票,还要给销售代理各种奖励,使代理费用大大超过规定的3%,有的甚至高达20%。
民航总局在目前规范航线运价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建立健全价格管理法规,建立航空公司之间的价格协调机制。同时,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着手整顿销售代理,采用先进的技术管理手段,以规范代理人销售行为。
改变粗放经营降低成本
近年来,在需求的带动下,民航连续高速发展,掩盖了改革和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无论是经营意识还是治理结构、行政管理体制、机场管理体制及其他配套改革,都没有跟上。企业经营管理粗放,特别是成本管理弱化,营销工作中的产品分级、市场细分以及目标市场的选择、价格策略等工作还没有真正开展起来。对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特别是实行价格浮动,企业适应的能力较弱。有些航空公司在航线经营中不重视市场调研,对新开航线的市场拥有量和市场前景缺乏分析和预测,导致一些航线惨淡经营,亏损严重。
航空公司反省自身,必须加强内部管理,特别是成本管理。民航总局明确提出,严格经营责任制,企业第一把手是扭亏增盈的第一责任人,对于由于内部管理问题导致亏损的主要领导人,两年亏损就地免职。同时,民航总局在把握增产增收、调减航线方面,已把航线、航班经营成本作为重要依据。
目前,通过服务开发,提高服务质量,树立服务品牌,成为提高民航企业竞争力的重点。如改善安全状况,培养常旅客计划,提高航班正常率,建立一条龙服务制度,逐步实现旅客的空中与地面交通、食、宿、行与观光购物统一协调的服务体系,成为开发重点。
运输生产适度增长是扭亏增盈的重要方面。民航今年的增长目标是,运输总周转量比上年增长6.4%,客运量增长5%,货邮量增长7.9%,主要运输收入增长10.5%。这就要求航空公司一方面要深入挖潜,大力降低成本费用,另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客源扩大销售,大力发展航空货运和快递业务,实现市场开拓的新突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