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吴文藻和冰心:热爱教育就是爱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17
第7版(教育)
专栏:

吴文藻和冰心:热爱教育就是爱国
宁宝柱
吴文藻和冰心夫妇的爱国情怀贯穿于他们所投身的教育事业的始终,即便是早年出国留学也是想回国后多为教育事业做些贡献,因此,留学生活一结束,他们马上都回到祖国,投身教育工作。
那是1926年,冰心年仅26岁就在北大任教。她上课很有特点,总是先和学生交朋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接受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在批改文章时,冰心从不写批语,而是和每个学生做半小时以上的课外谈话,这样学生们可以告诉她写作的想法,她能当场指正引导,思想沟通得很快。冰心那时还让学生每个期末交一本小“刊物”,包括封面图案、本刊宗旨、文章及照片等。学生们都觉得新鲜有趣,在娱乐中受到了教育,还拓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在课下,冰心常与学生们在未名湖上划船,或在水中央的岛边石舫上开讨论会,讨论的内容林林总总,除了学习的内容还包括个人的择业与择偶等问题,冰心居然还当了几回“红娘”哩。
抗日战争结束后,吴文藻被任命为中国驻日代表团政治组组长,冰心亦带领全家随同前往日本东京。1951年,美国两所大学曾分别郑重地聘请吴文藻和冰心担任该校终身教授,但他们知道当时祖国更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周总理的感召和党的秘密帮助下,假借去美国讲学,途经香港以置装为由,由香港返回祖国。冰心经老舍介绍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从此笔耕不辍,为后人留下了巨大的文化财富;吴先生则应邀到当时的中央民族学院任教。
在教育战线上,吴文藻和冰心都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对待。费孝通回忆说:“吴先生对我们的教育及安排就像家里的长辈一样尽心尽力。”而且每次与吴先生探讨学术问题之余,学生们总还忘不了和冰心聊聊心里话。因为他们都知道,冰心对孩子们的爱,不光写在她的作品里,还身体力行地融入到生活中。
1964年1月8日,《北京晚报》报道了5位小孤儿失去父母的生活情况,轰动京城。冰心闻讯亲自赶到这个特殊家庭中采访、探望,并写了报告文学《咱们的五个孩子》,在社会上反响很大。冰心由此与这5个孩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供他们都上完学并都成家立业。
1985年春,吴文藻的身体每况愈下,但他仍接受了第二届民族学专业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的审稿工作,奋不顾身地把4篇几十万字的学生论文从头到尾仔细地看完,还写下了非常详细的评语和修改意见。就是这次过度的劳累,一下子摧垮了吴文藻先生,他在病榻上走完了最后一段生命历程,便扔下85岁的冰心驾鹤西去了。吴先生的心一直在教育事业上,他把多年苦心攒下的3万元钱捐给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作为民族学专业研究生的奖学金,同时还把他珍藏多年的几百册图书捐给了国家。
老伴儿先走了,但冰心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她更加关注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1985年9月10日,在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冰心专门写文章祝贺,她愿一年365天天天都尊师重教,以此表达其对教师这个职业深深的眷恋之情。
1987年,冰心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我请求》的文章,呼吁人们要切实重视教育,尊重教师,并指出教育是立国之本。为表示自己的一份心意,她把自己几万元稿费都捐给了“希望工程”。1995年,《冰心全集》出版,老人又将全部稿酬10万元捐给了中国农村妇女教育事业,老人要在有生之年为中国农村妇女教育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国家主席江泽民闻讯后,专程派人送去亲笔书信和玫瑰花篮以示祝贺。
今天,冰心老人也享尽天年,安详地离开了我们。在老人大半个世纪的教育生涯中,能够看到如今中国整个教育事业蒸蒸日上,也该欣慰了。
是啊,我们有今天的成就,不该忘却前辈们的努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