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9阅读
  • 0回复

一道青春风景线 —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社会评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17
第8版(纪念与回忆·视点)
专栏:人民日报评论部主办视点(二十二)

一道青春风景线
—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社会评述
本报记者王金海
编者按:本期“视点”,对近几年在全国城乡开展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作了评述。中国青年志愿者活动是一个新生事物,既是对传统青年活动的继承,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一活动,之所以受到中央重视、人民欢迎、青年拥护,在于它始终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开展工作,持之以恒,注重实效。同时,广大青年在踊跃参与的过程中,也深受教育、得到提高。我们相信,随着中国青年志愿者活动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必将为培育一代“四有”新人,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由中宣部、团中央联合组织的“灾区青年志愿者卫生防疫行动”,开春之后在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的七省区全面展开。数万名青年志愿者组成形式多样的服务队,走进千村万家,深入广大灾民,开展卫生防疫、环境治理等活动,受到灾区人民的热烈欢迎,使青年志愿者活动出现一个新局面。
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青年志愿者
青年志愿者活动已经有了几年的历史。
1993年底,2万多名青年在祖国的千里铁道线上,开展大规模的热心奉献社会活动,他们把这次活动确定为“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犹如冬天里的一团火,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温暖了万人的心,成为最先启动的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
初始,中国青年志愿者选定的是“一助一”长期服务计划行动。所谓“一助一”,就是由一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或一名青年志愿者,为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提供定时、定内容的经常性服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医疗保健、生活服务、家教服务、科技服务、科研成果整理和助耕助收等。主要服务对象是:有特殊困难的老知识分子、老干部、归国老专家、见义勇为英雄、烈军属、伤残人员、五保户和特困户等。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站在时代潮头的共青团组织敏锐地认识到,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广泛联系和动员新时代的青年,服务于党和政府工作大局的重要举措。为此,团中央于1994年3月,专门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一助一’长期服务计划”的意见》,成立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共青团组织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使社会迫切需要与共青团工作特点密切结合在一起,走出一条青年工作的新路。
在团中央的指导下,全国各地迅速推开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丰富多彩。“热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活动”,“让青年志愿者走进千家万户,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等,这些扶贫济困的“一助一”青年志愿者行动,得到了青年的广泛参与。在河南,突出以见义勇为英雄及其家属为服务对象;在浙江,以“敬老工程”为重点项目;在河北唐山,实施的是“一助一帮孤助残”爱心活动;在黑龙江牡丹江市,推出的则是“一助一扶贫互助柜台”……几年来,全国参加“一助一”的青年志愿者多达700万人,有130万户(名)孤寡老人、残疾人、下岗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等获得了青年志愿者提供的定时、定内容的经常性服务。
1996年7月,江泽民同志在参加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20周年纪念活动时,了解到许多青年志愿者为在地震中不幸致残的残疾人提供了长期的生活照料,解决了他们的诸多实际困难,高兴地指出,青年志愿者帮助残疾人解决一些困难,这对青年一代也是一个教育,这是我们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997年底,江泽民总书记为了给广大青年志愿者以充分肯定和热情勉励,亲笔题写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几个大字。
扶贫接力:静乐项目与百色项目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决定:从1994年到2000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这是一场攻坚战。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虽然已经从8000万降至5000万,但是,这些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国家重点扶持的592个贫困县之中,居住在深山区、荒漠区、高寒山区、黄土高原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扶贫攻坚,啃下最后这块“硬骨头”,青年志愿者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勇于担当历史重任。从1996年开始,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先后实施了扶贫接力计划试点项目——静乐项目和百色项目。
山西省静乐县位于干旱少雨的吕梁山区,是全国592个贫困县中最贫困的30个县之一,全县农民人均收入663.8元,仅为全国农民人均收入的34%。近些年,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静乐建成了一所又一所希望小学,然而,师资力量严重缺乏,中、小学生辍学率很高。同时,静乐的科技、卫生状况也相当落后。
团中央从1996年8月起,把山西静乐作为第一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项目,称为“静乐项目”。
这是一种全新的扶贫方式,也是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深化。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借鉴国际惯例,以向社会公开招募的自愿原则,采取1—2年轮换接力的方式,组织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大中城市青年志愿者,到贫困地区从事中小学教育、科技、文化、医疗等志愿服务。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发起实施的静乐扶贫接力计划,得到了全国各地青年的积极响应,来自17个省区市的171名青年报名参加。经过初选、考核、培训、审核,最后从中优选出22人作为静乐项目的首批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成员。
这些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山东、黑龙江、山西等地的22名青年志愿者,从繁华城市来到偏僻农村,需要克服气候、饮食、交通等困难,没有电话,没有影视,和当地农民一样,睡土炕,自己生火做饭。他们22人在静乐8个点分别担任中小学教师、医生、护士、技术员。
紧接着,在1997年9月和1998年9月,又有34名青年成为静乐项目的第二批和第三批扶贫接力的志愿者。
“百色项目”,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第二个项目。1997年6月,来自北京、上海、河南、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山西、广西、海南等省、市、自治区,经过选拔的20名第一批青年志愿者,开始在百色启动扶贫接力第一棒。这20名青年志愿者,年龄最大的34岁,最小的22岁。其中硕士1人、本科8人、大专9人、中专2人,分别在百色5个扶贫点从事基础教育、卫生医疗、企业管理、技术开发等工作。
在百色20名中国青年志愿者中,有一对夫妻叫陆伟国、吴晗芳。他们不仅从富裕的江苏江阴市来到偏远的百色达江乡小学支教,而且带来了10岁的小女儿,让她与百色的贫困孩子一起上学。一家三口第一次踏进大山深处的达江乡小学的门槛时,望着一个个渴望求知的学生蘸着盐巴吃饭,都流出了眼泪。在江南水乡长大的小女儿似乎也一夜间成熟了很多,她稚气地问爸爸、妈妈:“用我过生日的钱再资助一个贫困同学,好吗?”
中国青年志愿者在百色吃苦耐劳的精神,深深打动了老区人民。百色市委书记黄定嵩称赞道:“青年志愿者在智力扶贫、科技扶贫方面的积极行动,抓住了扶贫工作的根本,推动了百色整个扶贫工作,并且影响了青少年一代,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服务工作本身。”
目前,又有18名第二批青年志愿者,在百色接过了扶贫接力的第二棒。
据团中央统计,去年全国有29个省(区、市)和4个副省级城市的团委,开始实施了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已有1000多名志愿者在50多个贫困县、150多个受援点开展志愿服务。
走向纵深:在服务社会中完善自我
中国青年志愿者活动紧密结合当代青年的特点,既充分发扬“学雷锋,做好事”等老的革命传统,又注重开发利用当代青年资源优势,动员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为国家建设作贡献,其宗旨就是“帮助他人,完善自己,服务社会,弘扬新风”。
14至28周岁,是参加青年团组织年龄的上下限。在我国12亿人口中,这个年龄段的人多达3.5亿。如果把35岁以下的人都视为青年,那么青年人的队伍则更为宏大。
志愿者服务起源于欧洲,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最初,志愿者服务仅限于战争中的人道主义援助。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范围广泛兴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又有了更多、更丰富的内涵。
西方一些国家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开展得非常活跃,已逐渐步入规范化和系统化的轨道,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活动机制。青年组织和青年人参加志愿者活动,也成为直接受益者,青年组织因此而焕发了活力,青年从中获得了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并找到了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在有些国家,志愿者服务活动几乎家喻户晓,志愿者服务意识为大多数公民所接受,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已成为广大公民的自觉行动。
我们国家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开展,既结合中国实际,符合中国青年特点,也借鉴了一些国家在志愿者招募、志愿者培训、志愿者管理、志愿者活动经费筹措、志愿者活动方式等方面积累的有益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举办国际赛事、国际会议和大型文体活动日益增多。按国际惯例,我国也开始尝试招募青年志愿者为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
1995年初秋,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怀柔召开,北京组织了10万名青年志愿者,为来自世界五大洲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会议代表提供了迎送礼仪、信息咨询、课题研究、帮助残疾人等10个方面的志愿服务。中国青年志愿者在外宾面前的第一次集体亮相,因服务优异,就赢得了一个亲切的称呼——“中国的星星”。
1997年10月,在上海举行的第八届全运会,是本世纪末我国最大的一次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八运会期间,在全运会历史上首次设立了专门从事组织志愿者服务的部门——志愿者工作部。7万多名志愿者报名参加了八运会服务,几十万人次参加了清理场馆、咨询宣传、迎送礼仪、文明啦啦队等项活动。在八运会组委会工作人员中,志愿者人数是专职工作人员的两倍以上。八运会组委会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伍绍祖高度评价说:“志愿服务活动是实实在在进行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倡奉献精神与公益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志愿者服务活动比八运会比赛得金牌更重要,更有意义。”
近年来,全国各地数百万青年志愿者还为第三届远南运动会、第四十三届世乒赛、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大型活动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服务。青年志愿者在大型活动中的出色表现,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青年崭新的精神风貌。
团中央第一书记周强告诉记者:“中国青年志愿者活动同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着眼大局,服务社会。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青年和社会是双向受益。一方面青年满足了社会需求,另一方面青年也从中经受锻炼、受到教育。青年要健康成长,没有远大理想不行,不懂中国现实更不行!”
在奉献社会中健康成长,在健康成长中奉献社会。我们相信,中国青年志愿者这一新生事物,一定会在发展中完善,在完善中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附图片)
接受培训的青年志愿者即将出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