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贺岁片,没有忘记九亿农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15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贺岁片,没有忘记九亿农民
  本报记者向兵
  “过年”,在中国已有几千年了。电影,在中国也快满百岁了。然而将这两者紧紧捏合到一块儿却是近几年的事。四年前中影公司为了让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观众不再做世界电影的“二等公民”,在年关头与海外市场同步引进了香港新拍成的成龙新片《红番区》,同时也引入了一个从未听说过的新词儿———“贺岁片”。从那以后,每年新年前后的电影市场都因引进的贺岁片而红红火火。
  经历了体制改革洗礼的电影工作者们从中看到了商机,并很快投身其中。去年新年时中国影坛有了由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拍摄的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该片在新年前后不长的映期内便获得不错的票房收入。于是“贺岁片”更成了电影创作、发行的一个亮点。1999年新年刚至,电影市场上已有冯小刚执导,葛优、徐帆主演的《不见不散》,陈佩斯主演的《好汉三条半》,冯巩主演的《没事偷着乐》,在“贺岁”的旗号下接踵而来。前者由《甲方乙方》的原班人马在异国拍摄而成,该片1998年底首先在北京地区推出,上映头十天便传来了近千万元票房收入的喜讯。这使得将持续一两个月的1999年国产贺岁片市场一开始便呈现出强劲的势头,人们也从中再次真切地看到了国产影片不可小觑的市场潜力。
  上述贺岁片,尽管手法各异,也不乏有趣之处,都定位于都市,城市观众为其主体。然而“贺岁”之习俗并不限于城里人,广大的乡村民众更有此传统。为此,中国电影公司在今年首度获得单片出品权之后,在推出《好汉三条半》的同时,将目光瞄向广阔的农村市场,为数以亿计的农村观众定作了两部贺岁片《娶你好福气》和《大喜之家》,以期在热烈的爆竹声中,让农村观众喜庆欢乐地送走虎年,迎来兔年。
  《娶你好福气》和《大喜之家》以轻喜剧的手法描写村民们在走上富裕道路之后的情感生活和精神追求,展现当代农民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纯朴善良的美好心灵。《娶你好福气》讲的是靠养王八致富的村民马得水暗恋下岗回村的寡妇陈丹桂,由此而引出了一连串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但有情人终成眷属。马得水也在陈丹桂的影响下当上了带领全村人共同致富的村长。《大喜之家》则用更为夸张的手法讲述了老关家祖孙三代三条光棍在寻求爱情过程中令人捧腹的经历,最终是各得所爱,三喜并一喜,三代人同一天操办喜事。
  近几年来,农村题材的影片数量有所下降。为了解决农民看电影问题,广电总局电影局于1998年出台了一项新政策,每年由政府补贴六百万元,鼓励拍摄直供农村市场、为农民喜闻乐见的影片。这一计划得到了各制片单位的普遍欢迎。中国电影公司更是积极响应,广泛寻觅能够展现当前农村新面貌且又适合农民观赏特点的剧本。今天的农村比起二十年前,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今天的农村题材影片也应该有新的内涵和新的气象。最后,他们选择了东北乡土作家王治普的作品《王八队长》和《三条光棍》,又组织人员精心修改而成了现在的《娶你好福气》和《大喜之家》。随后,建立起精干的摄制组,于夏末秋初赶赴风景迷人的牡丹江、镜泊湖,开始了紧张的拍摄。
  先期看过影片的电影界人士认为,这两部新片较之以往的农村题材影片是富有新意的。它们摆脱了描写农民如何发家致富或是讲述农民怎样艰苦奋斗的传统套路,将视点放在物质生活已有了较大提高之后,农民们对于情感生活、精神生活的注重与追求。在这两部影片中,农村已不再是我们习惯认识里的模样。老一辈和新一代都有了大大不同于昨日的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价值取向。这些并非创作者闭门所造之车,而是鲜活生动的现实。因而,这两部作品也就成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二十年所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贴切注脚。中影公司负责人称,今年算是投石问路的初次尝试,今后他们每年都将为农村拍摄贺岁片。(附图片)
大喜之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