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雍正王朝》的诞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15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雍正王朝》的诞生
  黄少云文解乐轩摄影
  四十四集电视剧《雍正王朝》正在中央一台黄金节目时间段播出,大气磅礴的历史画面,跌宕起伏的情节悬念,加上演员们有情有致的精彩表演,把上至宫廷秘闻、官场百态、科举考试,下至民生疾苦、市井风情、青楼酒肆的一个独特的王朝气象,有张有弛地展现了出来。尤其是一代令主雍正皇帝的性格演绎和他的悲剧结局,以及他推行的一系列新政措施将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此,笔者走访了为这一部历史大片的诞生付出过辛勤劳动的主创人员。通过与他们的访谈,记者深深觉得,制作人的历史眼光、胸襟气度和他们认真的创作态度是这部戏能打动观众的关键所在。
  我们和这部戏的出品人和总制片人之一的北京同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文武谈起该戏拍摄,他说,作为投资人,我们太喜欢《雍正皇帝》这部小说,它有说不尽的故事说不尽的人物和说不尽的意味。改成剧本拍成电视后要观众喜欢,便只有下苦功夫、笨功夫。在创作过程中,我们不断地自己出难题。比如,在故事情节上,要环环相扣,紧紧抓住观众;人物塑造上,不仅仅写雍正一人,而是写尽一代王朝形形色色的臣民群像;在风格上,忠实于原著,要雅俗共赏。于是数年之间数易其稿,弄得策划们和剧本作者苦不堪言。
  苏斌是这部电视剧的总策划之一,他兴致盎然地与我们聊起了拍摄《雍正王朝》的缘起。苏斌说,1995年初夏的时候,一位朋友送他一套三卷本的小说,书名是《雍正皇帝》,作者署名是二月河,并评价说:“这位二月河简直就是金庸和黄仁宇的综合幻化之身。”朋友别具一格的考语诱发了苏斌的阅读欲,岂料一展卷,便被书中那看似平铺直叙实则千沟万壑的气势所震慑,欲罢不能。他当即把书推荐给了挚友刘文武。刘文武大约用了三天时间夜以继日,读完了全书后,打来一个非常简洁的电话:“我们明天去南阳找二月河!”
  二月河眼下正笔耕于南阳卧龙岗,我们通过电话与他就雍正这个历史人物作了一个小时的长谈。二月河说,关于雍正的“抄家皇帝”的不良印象,从小就有,长大读书研究《红楼梦》,更知道得多了点。但我花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才改变了对雍正的感情色彩。先是一条“勤政”就令人心仪敬佩。我在图书馆见到《雍正朱批谕旨》,线装本装订足有半米厚。再看资料,这只是一少半———大部分在台湾故宫!雍正在位十三年,千余万言的政务批语,康熙、唐太宗上溯到秦始皇这些勤政的君主,没有一个比得上他的。就是我们这些书生,谁又有过这么大的文字劳作?关于他“荒淫”的印象就此瓦解土崩。再看他的政绩。康熙晚年库中有银七百万两,十三年间骤增到五千万两,这是雍正“振数百年之颓风”,刷新吏治的功效。他给乾隆留下了一个很不错的吏治环境。
  吴兆龙是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副编审,也是这部电视剧的总编审。他说,《雍正王朝》剧本磨了三年,改过几稿已记不清了。但删除的文字比剧本的文字肯定要多。这份难是最初参与策划的几个人已预想到的。
  执笔编剧刘和平是文化部文华奖的获得者,他坐在电脑前口述了七个月,终于完成了这部近七十万字的《雍正王朝》。
  总导演胡玫曾被评为中国十大青年导演之一。她八十年代初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据说,《雍正王朝》的总制片人之所以让胡玫来导这部戏,似乎只因为胡玫的一句很关键的话。胡玫研读原著二月河的三卷本长篇小说《雍正皇帝》后,作了很扎实的案头准备。当再次与总制片人见面时,她说,“我对这部著作充满了敬畏之情”。
  胡玫说,《雍正王朝》前二十集为上部“夺嫡篇”,后二十四集为下部“治国篇”。全剧有一条潜伏之线贯穿,就是治国之难,利民之难。概括为三个字即“当家难”。胡玫对雍正这个背负百年骂名的皇帝有着她独特的见解。她说,在九龙夺嫡中,雍正险胜。为了达到他的政治目的,他以钢铁般的意志,一忍百忍,忍到常人不能忍的地步。这种百般强为,成功地推动了一个千疮百孔的古老大帝国向好的方面转动,却也使差不多一国之人对他产生了误解。加上他的政敌四海出逃、隐匿江湖时的肆意编造,一个暴戾无德的帽子便扣到他的头上,他百嘴莫辩。胡玫说她就是要调动各种艺术手法,展示在壮怀激烈的历史大场景下,坚忍的雍正皇帝所走过的一条困难重重的治国之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