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中加合作天地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20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加合作天地宽
《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文汇报》联合记者组
在朱镕基总理访问加拿大前夕,我们三报联合记者组从北京乘加航班机,飞越浩瀚的太平洋,来到这个美丽的枫叶之国。从西海岸的维多利亚和温哥华,经过著名的卡尔加里,多伦多,首都渥太华,一直到东海岸的圣约翰斯,我们横跨整个北美大陆,行程5000余公里,看不尽加拿大“天生丽质”的美景:广阔无垠的肥沃土地,一望无际的茂密森林,星罗棋布的宁静湖泊,还有高耸的雪山,洁白的冰川,现代化的高速公路和大都市……这一切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当我们与加拿大各界人士接触时,更打动我们的是政府官员,企业领导人,以及普通老百姓对中国的友好感情和他们对朱总理访加的热情期待。
加拿大朋友见到我们时,总喜欢提到,加拿大是北美最早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对其他西方国家在70年代建立对华外交关系起了带头作用,他们为此感到自豪。中加建交后,两国关系顺利发展。近年来,加拿大政府更加重视与中国发展关系。克雷蒂安总理三次访华,部长级高层互访络绎不绝。中国领导人也多次对加拿大进行访问。特别是1997年江泽民主席访加,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把两国的关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对这次朱总理访加,加拿大各界人士的普遍看法是,这将是一次成功的访问,它将把加中关系推向更加深入的发展阶段。
中加双边关系在不断发展,两国在许多国际问题上也有共同点,有很好的合作基础。接受我们采访的加政府官员指出,加中都是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国家。两国在裁军、维和、环保、反毒等国际问题上有不少相同和相近的看法。在世界日益向多极化发展的时代,这种共同点无疑拓宽了加中合作的领域。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加两国在语言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形态等方面有不少差异。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差异并未妨碍两国关系的发展。双方在承认这些差别的同时,都努力采取对话的方式,加深相互理解,发展互利合作。人权对话即是很好的例子。加拿大是西方国家中最早与中国进行人权对话的国家之一,至今已经进行了四次,今年还要举行第五次对话。中加还签署了高级法官培训协议,举行多边司法研讨会,这些合作受到中加双方司法界人士的赞扬。
中加贸易是两国关系发展最广阔的天地。中加两国发展阶段不同,经济上互补性很强。这就为两国的经贸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加贸易部的官员向我们介绍,两国建交以来,贸易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多年来,双方已进行了许多项目合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特别是在扶贫、环保、教育方面的合作富有成效,在确定的70多个项目中,有50多个项目已经或接近完成。加中贸易理事会总裁欧士敦引用朱镕基总理的话说,中加是最好的贸易伙伴。他告诉记者,他们要在多伦多举行1400人的大型宴会,热烈欢迎朱总理访加。
当前,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经济力量的增强,加拿大从官方到民间出现了“中国热”,克雷蒂安带领由众多的企业家组成的“加拿大国家队”访华就是很好的说明。加官员告诉记者,为了推动加拿大的对华贸易,加政府每年都制定一个《中国行动纲领》,确定对华的贸易重点。加政府计划将中国视为仅次于美国的最大出口市场。显然,这是对加中贸易合作有战略眼光的一个决策。
人们有理由相信,朱镕基总理的访加必将有力地加强中加两国已有的合作关系,并为两国在新世纪的合作开拓更广阔的前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