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外贸出口仍需加油——继续扩大内需系列述评之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22
第2版(经济)
专栏:

外贸出口仍需加油
——继续扩大内需系列述评之四
本报记者龚雯
扩大内需也要扩大出口
在很多“老外贸”的记忆里,春暖花开的季节往往也是出口订单大增的好时候。然而,新近的海关统计却不容人们乐观: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702.6亿美元,增长0.3%,其中出口372.7亿美元,下降7.9%。
尽管有关部门称,前3个月出口降幅逐月趋缓,但不能不承认,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冲击确实远远超过了当初的预料。可以说,随着危机不断向全球蔓延及其影响的持续加深,我国出口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另外,世界市场需求萎缩,将明显制约我国出口的增长,加之全球性生产过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等因素,出口走势近期难有大的改变。
出口遭逢重重困扰,不等于就此知难而退,就可以忽视、放弃这个市场。中央强调扩大内需,但并不意味着不要外需。实现全年的经济发展目标,不是光靠一个国内市场,而必须依靠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这也是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要求。
扩大内需与扩大出口是相辅相成的。近20年,出口年均增速约16%,出口在国内生产总值(GDP)存量中的比率显著提高,出口与GDP比率名义值从开放初期的约5%升至现在的20%左右,对我国经济发展在总量和结构上的作用不可小视。例如按增量法计算,去年全国出口实物量的增长额即拉动GDP增长了1.7个百分点。
在开放型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出口的大幅下滑将会对国民经济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据测算,如果今年出口下降10%,经济增长会下降两个百分点,下岗、失业者会增加250万人,税收起码减少120亿元,外汇收入也会减少120亿美元。作为一种最终需求,出口的下降通常将伴随生产、投资和消费的成倍下降,抵消国家扩大内需各种政策的作用,对达到即期经济增长目标将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专家认为,亚洲金融危机至少使我出口损失200亿美元以上。目前危机尚存,若应对不当或听之任之,不排除全年出口将出现进一步下降甚至大幅下降的可能。因此,有必要统一思想,澄清认识,克服困难,在立足扩大内需的同时,千方百计扩大出口。
出口仍需加油鼓劲
从总体上看,今年出口前路艰险,但仍有不少有利条件。
就国内而言,“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局面是外经贸发展有力的物质保障,宏观经济整体状况对外贸出口的“挤出”效应更为强烈,政府投资为主扩大内需的政策,作用力度一时还难完全发挥,国内有效需求不旺、下岗人员增多和生产能力闲置等,迫使企业去国际市场寻找出路。已经出台的措施如提高出口退税率、优先贷款、给私企放权等,有利于调动出口企业的积极性。我国出口产品多样化程度和科技实力远高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又是扩大出口的一个优势。
就国际而言,虽然世界经济增长放慢,经济全球化进程却没有中断,欧美等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大多保持增长,市场有待深度拓展。而我国出口在世界排名虽升至第九位,但年出口额仅占世界出口总额的3%,扩大出口还有余地。近日朱镕基总理访美期间,与美国总统克林顿发表联合声明,美国表示坚定地支持中国于今年加入世贸组织,若年内谈判成功,则将为我国出口贸易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千方百计扩大出口,重在加油鼓劲,帮助企业把机遇变为现实。按照国际通行做法,我国在宏观政策上扶持出口有着一定的空间,与多数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目前国内平均退税率近13%,部分机电产品实现了零税率,但从一季度出口情况看,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应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其次,尽快完善出口信贷和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加大政策性金融手段对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此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建厂和开展加工贸易,带动国内设备、原材料、零部件和劳务出口;深化外经贸体制改革,这包括加快赋予各类企业外贸经营权,扩大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建立审批从宽、管理从严的新机制;继续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力保传统市场的同时,奋力开拓有潜力的新兴市场;改善外贸经营环境,依法打击走私、逃套汇、骗汇和骗退税等行为。
扩大出口,需要把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放在突出的位置,以质取胜,科技兴贸。除了扩大机电产品和优质名牌产品出口外,还应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重点扶持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微电子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高产品的“含金量”和企业的竞争力,以推动整体出口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