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当代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23
第1版(要闻)
专栏: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
——当代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综述
本报记者袁建达唐维红董宏君
如同流星划破夜空。
如同火炬穿透黑暗。
80年前——1919年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代表在卖国条约上签字,火烧赵家楼,痛殴卖国贼,率先点燃了反帝爱国的火焰,发动了彪炳史册的五四爱国运动。
五四,从此成为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青年的一面旗帜。
岁月如烟,流年似水。五四运动所包含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火炬,经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的接力传递,正由当代青年高擎着迈向新世纪。
(一)
北京大学是五四运动的发祥地。如今,热爱祖国、发奋学习,追求真理、要求进步成为这所著名高校的主旋律。
北大的学生社团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居全国之冠。目前在校内注册的学生团体共达89个,其中理论学术类的就有29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小组、毛泽东思想研究会、邓小平理论与实践研究会等都以研究与实际相结合为指导,表现了大学生们关心社会、追求进步的志向和情操。
这几年,北大学生参加党校学习的越来越多。上党课的教室有一次因听课的学生太多,不得不由电教报告厅移到办公楼礼堂,后来又移到能容纳2000人的大礼堂。一年来,北大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多达3950多人,680名优秀学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北大学生的风采,是全国高校的一个缩影。如今各地高校纷纷成立了学生业余党校、团校,许多党、团支部建立了马列主义小组,学生理论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统计,仅北京高校学生中各种理论社团就有170多个。这些理论社团都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学习研究的主要内容。
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传统和精神,不仅深深扎根在历史的土壤中,而且与当代青年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年轻一代追求和奋斗的坐标。
不久前,在首都北京召开的一次爱国主义理论研讨会上,一些年轻的学者这样解释他们对爱国主义的理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故乡,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忧天下之忧,乐天下之乐,以天下为己任,甘愿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危亡的关头义无反顾、挺身而出,这样的思想境界称之为爱国主义精神,这样的人称之为爱国主义者。
不论怎样理解,爱国主义这面旗帜,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中国的年轻一代已赋予她许多新的内容。
“希望工程”,这一由共青团中央发起建立的社会爱心事业,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已经接收捐款13亿多元,帮助成千上万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青年文明号”,这一大力弘扬文明新风的创建活动,呈现旺盛生命力。如今,全国已涌现3万多个先进集体,成为各地精神文明的表率;
“青年突击队”,建筑工地上的不倒红旗,飘扬在全国每一个青年建筑工地上;
“雏鹰行动”,亿万少年儿童按照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五自”要求,努力学习,勤于实践,健康成长;
“保护母亲河行动”,共青团中央最新推出的环保行动,旨在动员全国青年乃至全社会关心日趋恶化的自然环境,为子孙后代造福……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江泽民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对青年提出的这一要求,浓缩了五四精神在新时期的表现,当代中国青年正在付诸实践。
(二)
从五四运动的呐喊,到“三一八惨案”的枪声,进步青年从未停止过对民主的追求。而民主,正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基本目标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主和法制建设提到了重要的战略地位。邓小平同志深刻总结国际国内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著名论断。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做主,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正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体现。
传承五四精神的当代青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在各级共青团组织的带领下,不负时代和国家的重托,把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统一起来,积极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出力献策。他们的行动为社会主义民主参与、民主实践做了很好的诠释。
——围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广泛开展了培养青年岗位能手活动、振兴千家中小企业行动和下岗青工创业行动。全国有5000多万青工踊跃参加了岗位训练,300多万青工成为各行各业的岗位能手。一批优秀青年企业经营管理者,通过多种形式,帮助1000多家中小企业实现了减亏或扭亏为盈。配合实施再就业工程,积极引导国有企业下岗青工自强创业,开展转岗培训,培养和扶持青年兴业领头人,推动下岗青工在再就业过程中实现再就业。
——围绕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大力实施服务万村行动。各级团组织直接为上万个贫困村提供了科技、文化、信息、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服务。重点帮助青年掌握先进适用技术,每年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10万多名,以带动更多的农村青年走科技致富之路。
——围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引导青年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经济建设。组织中国青年科技发展论坛,开展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评审、中国青年科技创业评选等活动,激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投身科技企业实践……
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共青团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发挥着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作用。及时了解和反映青年的愿望,使国家立法和行政部门在制定有关教育、劳动、文化等方面的法律和政策时,充分考虑到青年的具体利益,已颁布实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就凝聚了共青团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心血和汗水;对有关青年具体利益的各项法规的执行,进行民主监督;支持青年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劳动权、婚姻自主权和其它权益,为青年当事人提供或寻求法律帮助;运用舆论、法律等手段,同危害青少年的不良现象和违法行为作斗争,有力地维护了青年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
(三)
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邓小平同志提出:“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
在1995年5月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强调:“要重视跨世纪青年学术带头人和技术带头人的培养,努力创造青年优秀科技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条件,委派他们在关键岗位承担重任,使他们在实践中健康成长。”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经济振兴和国家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朱镕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郑重重申。
殷殷期望,言犹在耳。
当代青年风华正茂,思维敏捷,最具开拓精神和创新活力。他们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服务,迎接科技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
80年代以来的青年“五小”竞赛活动,从“小建议、小窍门、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入手,引导和调动青年在生产实践中学习科技的积极性和热情;
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十年推广应用科技成果5万项,建立各类青年星火技术培训、示范基地数千个,接受培训的农村青年1亿人次;
大学生“挑战杯”等科技创新活动,以及以陈章良和“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为代表的一大批青年科技标兵,有如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在祖国大地激发着青年一代创造的热情,并逐步成为发展第一生产力的中坚力量。
1998年12月,共青团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共青团工作跨世纪发展纲要”。以培养青年岗位能手、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实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大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培养和造就青年高级人才等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以及旨在引导青年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营造青年创新环境,促使更多的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被明确地写进了纲要。
世纪之交,当代中国面临的挑战正是中国青年面临的挑战。
21世纪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正等待中国青年去描绘;具有光荣传统的中国青年,必将在新世纪展现更加绚丽的青春光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